|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一面鋼價“跌跌不休”,另一面鐵礦石成本依舊高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鋼廠三季度的日子會很不好過。對中國鋼鐵生產企業來說,上下游的“夾擊”使得三季度成為今年最為艱難的時期,而隨著形勢的變化,部分鋼廠會選擇減產或者降價維持。
近日,寶鋼大幅下調7月鋼價的行為引發連鎖反應,同樣為國內鋼鐵巨頭的武鋼和鞍鋼公布7月鋼價政策,這意味著,盡管目前鋼價已經下跌到成本線附近,但下跌之路并沒走到盡點,國內鋼廠較大范圍的減產或在劫難免。
值得關注的是,與寶鋼一樣,武鋼和鞍鋼的汽車板材價格降幅亦“獨領風騷”:武鋼汽車板下調幅度高達1200元/噸,鞍鋼則猛降1000元/噸。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鋼鐵行業三大巨頭汽車板接連大幅降價,不僅有前期汽車板利潤空間較大的原因,同時也意味著,隨著隨著汽車企業的訂單縮量,各大鋼廠正不得不通過價格大戰來擠出其他競爭對手。
都是季度定價惹的禍
兩個月前,在中鋼協為了維護長協礦而與三大公司僵持的時候,上述遼寧國有鋼廠的副總經理是“長協機制”的維護者。丁立國則不同,他可以接受季度定價。
盡管丁也是三大礦公司的固定客戶,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但他覺得,相對于年度定價的長協,季度定價可能在應對市場方面更為靈活,對市場的反應至少比長年不變要好。
然而眼下,丁立國突然發現,“后長協”時期的定價方式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加糟糕。在過去的一個季度里,德龍鋼鐵集團進口的礦石竟出現了四種不同的定價方式,丁立國將它們分為:季度定價礦、臨時指導礦、中間貿易礦,還有指數定價礦。
“關鍵的問題在于,無論定價形式怎么變,我們都沒有話語權。”丁立國表示,態度強硬的還不只三大公司,經過一個季度的試驗,國內礦山公司也開始有了底氣。丁立國被一些國內鐵礦公司告知,低于1000元的價格,絕對不會發貨;每噸礦石至少要留給礦山500元的利潤,“他們這是和外國人一起欺負我們”。
丁立國已經無法預期后市的變化,他只知道成本帶來的壓力會更大。除了礦石,還有焦煤因素,這兩個主要原材料成本占到了煉鋼成本的9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焦煤進口也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原冶金部鋼鐵司司長劉勇昌擔心,焦煤會成為下一根插入中國鋼鐵行業體內的吸管。
季度定價甚至改變了一些鋼鐵老板的工作。張澤林原本是唐山宏忠鋼鐵公司的總經理,這是一家年銷售收入超過40億的民營鋼鐵企業。前不久,張澤林離開了這家鋼廠。他目前在天津的一家新公司里,專心做鐵礦石貿易。與經營鋼廠相比,這是一份掙錢輕松不少的工作。
虧損與減產間掙扎
中鋼協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4月,中鋼協統計的國內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33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41億元有了好轉,但鋼鐵行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3.6%,仍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中鋼協認為,這種盈利大增背后隱憂極大,在產品價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下,中國鋼鐵企業的盈利將受到嚴重影響,部分企業可能重新陷入虧損。
事實上在鋼產量最大的河北省,已經陸續有一些中小軋鋼廠因為虧損而陷入停產、減產。軋鋼廠的開工率不足50%,他們沒有煉鋼的前道工序,主要從大鋼廠買進鋼坯,然后加工成材。
唐山一家鋼鐵企業內部人士就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鋼材價格一直在回落,有的鋼貿商本來訂了貨,現在又不要了,因為很多都是買漲不買跌,鋼材賣不出去,賣出的價格又沒有利潤可賺,企業只能選擇停產、減產。
不過,像工藝流程還比較齊全的大中型鋼廠,目前還沒有選擇減產、停產。安陽鋼鐵一位內部人士就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生產的部分產品已經陷入虧損,但企業目前還沒有選擇減產,只是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因為“停一條生產線的損失也不小”。
但也有一些大型鋼廠,已經開始選擇通過檢修的方式變相減產。
根據的部分統計監測,通鋼計劃于5月27日至6月7日對高線生產線進行為期10天左右的檢修,影響產量近2萬噸。津西鋼鐵已于5月27日開始對其型材小線進行檢修,為期7天,影響產量2.1萬噸。沙鋼則計劃在6月10日起對潤忠三車間進行為期20天左右的檢修,預計影響大盤卷和螺紋鋼產量共6萬噸左右。 |
上一篇:兩頭被動 鋼企七月掀降價潮
下一篇:國際鋼鐵企業紛紛計劃建廠印度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