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目前來看,鋼材期市上仍只有沙鋼和馬鋼兩家企業有自營盤,其中馬鋼的持倉量還遠遠不足以影響市場,但長遠來看,鋼鐵企業成為鋼材期貨市場上的主導力量似乎將是一個發展趨勢。
中證期貨首席鋼材分析師孫凡認為,現在許多企業畏懼甚至抗拒期貨市場,認為風險太大,這其中很多原因是了解不全面。而在未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消費國和次大的鋼鐵生產國,在鋼鐵的定價上將享有更多話語權,而上海期貨市場便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甚至可能成為全球鋼鐵定價中心。
資本逐利,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而從沙鋼的例子可以看到,對期貨市場善加利用對于生產型企業有著莫大的幫助。因為盡管沙鋼目前賬面浮虧已經超過億元,但其為自己的未來經營規避了巨大的風險,使得企業得以提前鎖定利潤,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
實際上,當沙鋼在期市上以3600元左右的價格賣出螺紋鋼時,螺紋鋼的市場價僅僅3400元至3500元左右,而且數月前還沒有任何人敢于預測鋼價何時才能回升。在未來鋼價走勢莫測的背景下,沙鋼鎖定3600元的賣出價格,實際上便是規避了未來鋼價下行的風險。而由于其期市上的持倉量和其一個月的產量持平,如果鋼價上漲公司產生虧損,那么其一個月生產的產品經銷售后產生的利潤就可以完全彌補。這意味著,無論鋼價如何變動,沙鋼都有自己的盈利空間。
“沙鋼的操作遵循了兩條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相反操作和數量相等原則。”孫凡解釋道,“持倉量和月生產量基本相當是其成功規避風險很關鍵的因素。而在這種情況下,沙鋼在大部分鋼廠仍然處于停產、限產的情況下率先開動100%的產能,為公司在鋼價上漲時充分盈利創造了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