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去年12月,正值國內經濟形勢最艱難時刻,央行副行長易綱在一次會議上堅定地表示:“經濟將在明年二季度開始恢復正常,預計明年全年經濟將達到8%或者更高一些的水平。”半年之后,易綱的判斷初步得到證實。
易綱作出上述判斷是基于其對存貨模型的研究。該模型研究發現,內需對經濟的拉動在80%左右,而內需的情況則取決于存貨調整何時結束。當時的調查情況是,大多數企業存貨調整將于今年一季度結束,少部分企業則會持續到二季度。
基于此,分析譬如房地產、鋼鐵和汽車等重點行業的需求和庫存狀況,亦可一葉知秋,進而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作出一些判斷,由于這些行業均涉及國計民生,其冷暖程度基本可以反映未來經濟的變化。
三大支柱產業去庫存明顯
目前來看,上述三大支柱產業已經冰雪融化,甚至有點春意盎然。5月國內89家大中型鋼廠實現贏利12.62億元,這距離去年10月我國鋼鐵行業首現月度虧損相隔7個月;前5月我國汽車產銷483.77萬輛和495.68萬輛,同比增長11.10%和14.29%;而房地產的繁榮自不待言。上述信息極具份量。因為三者皆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三者亦均能對上下游產業鏈產生巨大的拉動力。粗略估算,三個支柱行業的產值約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35%左右。而就在前不久,除受益于政府強有力的消費刺激措施造成汽車業形勢尚好之外,各界對鋼鐵和房地產業甚是悲觀。中鋼協不厭其煩地提示產能過剩風險;地產商心里也是沒譜,前5月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同比僅增長6.8%。
政府顯然注意到了這個事實,在制定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率先瞄準汽車和鋼鐵,其間數次提高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而對于房地產,不僅停止了此前持續數年的部分宏觀調控措施,還在信貸、稅收和購房鼓勵政策等方面做了一些文章。
這些措施收到了成效。伴隨著工業品價格的逐步回升,三大行業的去庫存化逐步完成。而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通脹預期又使得企業回補庫存預期增強,這無疑會重新增加需求,進而刺激經濟增長。
在一系列宏觀、微觀的經濟措施刺激下,情況進而變得樂觀起來。鋼鐵庫存不斷減少,鋼廠開始逐步提價;汽車產銷兩旺,不斷刷新歷史記錄,上半年銷量甚至開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地產方面則更為樂觀,甚至有些發燙。一方面,全國樓市出現價量齊升良好勢頭;另一方面,出于對未來的良好預期,重點城市新地王頻現。
行業復蘇形成良性共振
在本輪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政府推出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可謂極具智慧。十大規劃幾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內容,同時由于彼此關聯,十大規劃亦可刺激這些行業自身的需求。
分析本輪行業復蘇脈絡,可以發現一個清晰特征:即上下游行業先于中游回暖,進而又拉動中游行業的回暖,形成良性共振。譬如,隨著房地產、汽車和家電消費等下游領域的回暖,位于中游的鋼鐵業需求被迅速拉動,并最終扭虧為盈。如果說,四萬億投資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幫助中國扭轉了經濟頹勢,那么在促使經濟持續復蘇過程中,房地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伴隨著樓市的火爆,地產商們重新開始熱衷于拿地,初步預計第三季度房地產投資開始恢復增長,而這將會拉動鋼材、水泥、建材、家電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多個行業的復蘇又將重新帶來需求,進而刺激經濟復蘇,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的共振:鋼鐵復蘇將帶動煤炭、電力的增長;水泥復蘇也會帶動電力的增長;家電、汽車的增長又將帶動鋼材的增長。
對于鋼鐵、水泥、紡織等多個重要行業而言,盡管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但復蘇可能不會一蹴而就,這些行業依舊面臨著生產粗放和規模化不足的老問題。不過,對于這些頑疾,政府已經開始著手“醫治”。在年初出臺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均納入了增強行業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內容。汽車、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產業振興規劃著重提出了發揮大企業的龍頭作用加快行業重組。另外,相比于上述行業自身結構性問題,房地產業繁榮帶來的房價快速上漲可能更易為經濟長遠發展埋下隱憂。因為從長期來看,依靠一個具有公共屬性的產業來支撐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并不合適。當房價遠超多數人的購買力,必將制約房地產本身的消費,同時會減少購房者的其它支出,從而不利于內需的增長,而擴大內需正是我國經濟發展一直孜孜以求的。另外,如果未來房價大幅調整,其所帶來的信貸隱患亦不可小覷。 |
上一篇:預計2009年鋼鐵產量將下滑
下一篇:沙鋼善用期市規避風險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