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武鋼總經理鄧崎琳當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3個多月后,中國鋼鐵協會近日發表一份強硬聲明,拒絕接受日澳鐵礦石首發價。
記者昨悉,從去年年底開始,武鋼不再按長協礦價格進貨,采購的全都是現貨礦,價格比長協礦低。他們支持中國鋼鐵協會的做法,也不擔心原料進貨會受到影響。
5月26日,澳大利亞力拓公司與日本新日鐵公司率先達成2009年鐵礦石價格協議:粉礦、塊礦分別在2008年的基礎上下降32.95%、44.47%。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認為:這個降價幅度沒有客觀真實地反映今年鐵礦石國際供需市場的變化,降得還不夠;如果接受它,將造成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全面虧損,因此不予跟進。
在近5年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均接受了其他國家鋼廠談成的首發價,今年則出現例外。
鄧崎琳曾走訪海外鐵礦石廠家,發現有的地方,鐵礦石從很淺的地下就挖出來,每噸成本不到20美元,但即使現在處于金融危機中,賣給中國鋼鐵企業的均價也是80美元/噸。
去年,中國進口鐵礦石4億噸,占總需求的近一半;價格連續4年上漲,去年最高漲幅達70%,近7成中國鋼鐵企業虧損。
為什么新日鐵能夠接受礦石降價,而中國鋼鐵企業不能接受?
中國鋼鐵協會負責人表示,中國的進口量比日韓之和還多,不適合拿日韓的標準去套。
據世界鋼鐵協會最新預測,今年全球鋼鐵消費量將比去年下降14.9%,其中美國最差,預計下降36.6%,歐盟下降28.8%,日本下滑20.4%,而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四國”,將下降5.9%。
也就是說,中國是目前最有支撐力的市場,議價能力應高出很多,新日鐵接受的價格只是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