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加速下跌。普氏62%鐵礦石指數已從年初的134.5美元/噸下滑至7月7日的95.25美元/噸,年內累計下跌近30%。盡管如此,全球四大礦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并未減產,反而繼續提高產能。分析人士認為,四大礦山淡季增產降價的目的,是將高成本礦商擠出市場,以提高市場集中度。
中國是否會重新回到四大礦山的價格壟斷中?鋼鐵業人士普遍的看法是,鐵礦石價格走勢還是由供需決定——四大礦山將高成本礦山擠出中國市場后,鐵礦石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那么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但鐵礦石供不應求的局面很難出現,因為目前礦山的增產速度高于中國粗鋼產量的增速。
四大礦山低價放量將國內礦山及非主流鐵礦石擠出市場,中國鐵礦石交易今后是否又將出現之前被大礦山壟斷的局面?多位鋼鐵業內人士表示,只要鐵礦石供應增長速度高于中國粗鋼增長速度,四大礦山想要壟斷市場很難實現。
目前鐵礦石市場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國際礦山并未停止擴產腳步。他們希望通過提高低成本產量將高成本礦商排擠出市場,提高市場集中度。這種做法同時適用于我國,隨著折扣銷售不斷升級,國內礦山陸續退出市場,而當他們的產品充斥市場就便于他們壟斷和控制礦石定價。但只要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存在,不管是礦山的“陰謀”和“陽謀”都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