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22日,傳言良久的鋼材出口退稅調整終于落定,財政部發布《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多達40多個稅號的鋼材產品。目前中國的出口剛剛好轉,國外需求還沒有完全恢復,提高出口價格并被國外的下游企業接受,就變得至關重要價格“跌跌不休”的鋼鐵企業,又將在出口上受到沉重的一擊。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取消出口退稅清單,被取消出口退稅的鋼材產品主要是熱軋、中厚板以及大型型材,這些鋼材產品此前的出口都有9%的退稅,而在7月15日以后,鋼鐵企業都將增加9%的出口成本。實際上,對于一下子取消如此多鋼材品種的出口退稅,決策層主要出于抑制出口、解決產能過剩的考慮,也希望促使企業提高出口價格。
應該說,這幾年中國鋼材的過度出口已成為“雙刃劍”。從表面上看,在短期內大量出口降低了國內鋼材市場的壓力,為今后參與國際鋼材市場競爭打下了基礎。但是,大量的鋼材出口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國內鋼鐵業一邊承受著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一邊又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污染著環境,出口低檔次的鋼鐵產品,以換取企業或者行業的短期利益。
這也許就是中國的“鋼鐵病”,其具體表現是,鋼鐵產量偏離國內外市場需求,而且矛盾已越來越突出。目前中國鋼鐵產量分別是美國和日本的5倍,相當于世界十大產鋼國的總和。即使是2009年,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鋼鐵業,仍在進行產能擴張。據國際鋼鐵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2009年全球產鋼12.2億噸,中國占46.6%。此外,去年全球產生鐵8.98億噸,中國產生鐵5.44億噸,占全球的60.5%。
為了消化增產的鋼鐵產能,近幾年來,國內幾乎所有的鋼鐵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能接到大單子當然好,即將接不到大單子,一兩千噸甚至幾百噸的小單子也照做。在很多情況下,一些鋼鐵企業為了拿到國際訂單,不惜采取內戰式的價格比拚,進而出現了無序惡性競爭局面。
為此,從2005年開始,中國先后6次對鋼材出口退稅進行調整。但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此次取消鋼材的出口退稅,其政策力度比前幾次都大,但能否對鋼材出口得制有效控制,仍有待觀察。國家應采取進一步措施,如對鋼材出口產品實行自動許可管理制度,把出口量控制在總生產量的10%左右。其理由有以下兩點:
其一,中國鋼鐵業過度依賴鐵礦石進口,導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鐵礦石巨頭近年來數次大幅度提價。例如淡水河谷今年單方面要價已經高達80%至90%,這意味著鐵礦石價格在原有基礎上,每噸上漲50美元,預計今年中國鋼鐵企業長協礦進口要多付150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1024億元。
其二,由于國際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2009年以來,中國鋼材出口頻頻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壁壘,僅去年涉及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數就有22起。今年以來,針對中國的鋼鐵產品的貿易保護更是進一步加劇。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家對中國出口的鋼絲層板、不銹鋼冷軋平板、石油管材征收等產品征收反補貼關稅多達16起,其力度也越來越大。
由于中國鋼材的大量出口,引起了許多國家的圍追阻截,從而使中國鋼鐵業陷入到國際礦業巨頭的鐵礦石貿易壟斷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雙重包圍圈”之中。要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是“采取貿易手段支持”也好,還是收購國外的礦石資源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不對鋼鐵行業結構進行大調整,后面的局面將異常尷尬。
由此可見,減少鋼材出口,從根本上解決鋼鐵業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嚴重等問題才是上策。換句話說,取消出口退稅,方可醫治中國的“鋼鐵病”。可以說,鋼材大量出口不符合中國鋼鐵產業政策的取向,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這次取消出口退稅仍不能使鋼材出口回歸正常水平,決策層可能還會繼續出臺相關措施。 |
上一篇:6月24日首鋼建材調價信息
下一篇:近期國際生鐵市場穩勢盤整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