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鐵行業最新動態
1、2010年4月份,我國鋼材出口431萬噸,環比增加98萬噸;進口150萬噸,環比減少13萬噸;鋼坯進口6萬噸,合計粗鋼凈出口292萬噸,較上月凈出口172萬噸增加120萬噸。
2、國內鋼材價格連續四周下跌。據有關部門5月12日對全國31個主要鋼材品種價格的監測,在通常是傳統鋼材需求旺季的5月份,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
3、作為季度定價體系正式確立后的首個季度,2010年三季度鐵礦石協議價格備受關注。而近日發表的二季度協議礦價為:粉礦123美元/噸,塊礦138美元/噸。有信息顯示,三大礦今年三季度鐵礦石要價可能到達160美元/噸。同時,現貨礦價卻連連下挫,預計到時季度長協價可能高于現貨價。
二、鋼鐵行業動態分析
1、出口市場
4月份國內粗鋼出口環比上升,直接出口431萬噸,已接近2008年月均出口494萬噸的水平。隨著國外粗鋼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和國內、外鋼材價差進一步擴大,國內鋼材出口尤其是板材出口,將明顯改善。
從出口區域看,復蘇跡象主要發生在亞洲市場,歐美市場因存在反傾銷因素及經濟復蘇相對緩慢,出口量仍維持低位。對亞洲市場出口的比例,從2007—2008年的60%,上升至近6個月的71%左右。數據還顯示,我國對非洲、南美等發展中國家的鋼鐵出口也有所恢復。
分品種看,熱軋和冷軋出口恢復明顯,尤其是熱軋出口占鋼材總出口比重由2009年4月的7.6%,提高到2010年4月的24%,接近歷史高點的29%水平,不過在絕對量上,僅達到歷史高點的50%。
2、國內市場
近期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整體產能過剩和庫存高企等因素,是國內鋼材市場“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4月底以來,鋼材價格已連續4周下跌,企穩回升仍需時間。
從品種來看,受房地產投資需求拉動減弱影響,建材需求增長趨緩,價格逐步穩定;板材受制造業和出口回暖影響較大,價格回升態勢比較明顯。
三、近期鋼鐵行業走勢判斷
市場方面
雖然鋼價上行離不開鋼材需求在消費旺季走強的支持,但成本推動也是鋼價走強的重要動力。海關披露的進口鐵礦石均價及國內煤炭、焦炭、廢鋼等現貨價格測算結果顯示,100%依賴國內現貨鐵礦石的鋼廠噸鋼原/燃料成本,在3900-4000元/噸;50%依靠國內現貨市場的鋼廠噸鋼原/燃料成本,大致在3400元/噸的水平;以海外長協價為主要原/燃料來源的鋼廠噸鋼成本為2800-2900元/噸。與目前鋼材市場現貨價相比,如100%依賴國內現貨礦石,扣除一定軋制成本后,除冷軋盈利能力尚可之外,熱軋和長材均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
若按4月份礦石進口量的60%為協議礦計算,今年二季度,中國鋼企將為此多支付超過400億元的礦石成本。如果三大礦將三季度礦石報價提高到160美元/噸,與目前國內的現貨價接近,將再次激起市場對成本上漲推升鋼價的預期。此外,經過上半年的整體經濟運行,政府面臨下半年經濟政策的兩難抉擇,松則經濟可能過熱,緊則下行風險加大,這些不確定因素均會加大鋼材價格的波動。
四、鋼鐵行業存在的投資機會
1、在國際鐵礦石價格攀升之際,擁有鐵礦石資源鋼企的投資價值凸顯
隨著部分鋼鐵企業采取對鐵礦石和煤炭等資源進行控制的戰略,“資源轉型”或“礦鋼一體化”趨勢(即從黑色冶煉制造轉型為“礦鋼一體化”資源型企業),提升了這類鋼鐵企業的估值水平。鐵礦石是鋼的重要原料,約占鋼成本的30-40%。擁有鐵礦石資源或穩定的礦石來源,對鋼鐵企業極其重要。擁有鐵礦石資源的企業,將成為下半年鋼鐵板塊中主要的投資選擇。
2、行業并購方興未艾,資產注入依然是熱點
鋼鐵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但長期以來存在結構性問題。一方面,因盲目投資導致我國鋼鐵產能總量過剩;另一方面,與歐美、日本和韓國相比,我國鋼鐵行業又存在集中度低的問題。鋼鐵產業集中度過低,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加劇低水平重復建設,制約企業創新能力,同時也阻礙了行業整體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削弱了我國鋼鐵產業在全球鋼鐵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來,我國鋼鐵業已認識到兼并重組是鋼鐵業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途徑,并開始實施大規模整合。2008年6月,由唐鋼與邯鋼牽頭組成的河北鋼鐵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重組后的河北鋼鐵集團產能達3175萬噸,超過寶鋼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大鋼鐵企業集團。然而,寶鋼并不甘落后,于2009年3月完成重組寧波鋼鐵后,近日又宣布對廣東鋼鐵集團的整合進入實質階段。此外,武鋼近年來也重組了鄂鋼、昆鋼和柳鋼三大鋼企。
2009年出臺的《鋼鐵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力爭到2011年,全國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和武鋼集團等幾個產能在50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鑒于我國粗鋼產量已經過剩,大企業再通過自身增產方式提高行業集中度已不可能,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鋼鐵企業間重組并購完成,并最終將整合后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