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可思議了,這哪像一個鋼廠啊。”74歲的許大爺走在唐鋼廠區里,映入眼簾的是綠草如茵、鮮花吐蕊的環境,寬敞的馬路、整潔的廠區,這讓許大爺根本找不到記憶中鋼廠的痕跡。
許大爺叫許立武,是唐鋼煉鐵廠的一位退休工人,20年前退休。今年6月份,他和其他退休職工一起應邀參觀唐鋼廠區。這次參觀,徹底顛覆了他對鋼鐵企業的印象。
在許大爺的記憶中,鋼廠應該是灰塵四起、煙霧繚繞,職工一個個灰頭土臉,廠區里灰蒙蒙一片。“我們小時候都這樣描繪鋼廠:一個粗大的煙囪,上面飄著紅色的煙塵。”但現在的唐鋼已經像花園一樣了。
唐鋼,只是我省鋼鐵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重要戰略支撐產業,我省鋼鐵工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鋼鐵工業基礎十分薄弱。1949年,全省鋼產量只有3684噸,不到目前我省一個小時的產量。2001年,我省鋼鐵工業迎來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全省粗鋼產量達到1970萬噸,躍居全國第一,形成了以邯邢、冀東、張宣三大礦區為基礎,以唐鋼、邯鋼、宣鋼、承鋼等為骨干的鋼鐵工業體系。
在許大爺的記憶中,幾十立方米的煉鐵高爐、幾立方米的煉鋼轉爐,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物件。但如今,這些裝備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高爐、轉爐,還有他從未見過的大型現代化裝備。
2008年,我省粗鋼產量達1.2億噸,占世界總產能的1/5,粗鋼產能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規模,不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成為鋼鐵大省新的選擇。僅2007年,我省就淘汰落后煉鐵能力398萬噸,落后煉鋼能力519萬噸,相當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10年的鋼鐵產量。
從追求規模到追求質量,這背后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品種、效益、節能環保正日益成為我省鋼鐵工業發展的主旋律。近年來,伴隨著首鋼京唐、邯鋼新區等一批重點工程的相繼建成投產,在結構調整的道路上,我省向鋼鐵強省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科技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如今,我省能冶煉鋼鐵品種1000多個,比新中國成立初整整增加了10倍,鋼材規格也由400多個猛增到4萬多。大批以前依賴進口的鋼材如今都可以自主生產。
品種的增加,質量的提高,使我省鋼鐵工業在全省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介紹,2008年,盡管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流,但鋼鐵工業仍貢獻了全省GDP的10.93%,居全省各行業之首。今年上半年,全省鋼鐵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60.9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3281.69億元,利稅總額159.56億元,其中利潤82.91億元。與此同時,我省裝備制造、煤炭、石油化工、電力、交通等各行各業,都在鋼鐵工業的支撐下得到平穩較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