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間,許多觀眾都發現,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間隙,巴西球星羅納爾多代言的一則廣告突然映入眼簾,而其代言的產品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用得到的,而是正處目前風口浪尖的鐵礦石。羅納爾多代言的公司,正是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注:另外兩家分別為必和必拓和力拓),在鐵礦石談判進行膠著的時候,淡水河谷竟然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而且是在這么“黃金”的時段中不惜金錢,讓人感覺鐵礦石談判或進入微妙期。
從央視到上視
其實,在上視中播出的廣告,早在央視二套中就已經播出了。其中并沒有介紹其所生產的鐵礦石,而是著重突出了淡水河谷在中國采購了16億美元的貨船;淡水河谷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給中國解決上萬就業崗位;淡水河谷是中國與巴西的經濟橋梁等等。這樣大規模的企業形象宣傳,在近年來的熒屏上是非常罕見的。而其從央視到上視的“戰略轉移”,更值得玩味。
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是央視的經濟專業頻道,淡水河谷在其投放廣告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其面向的對象,主要還是有關企業的專業人士。然而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其面對的還是普通百姓,淡水河谷如此興師動眾,無疑是更大看重其社會形象。更為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力拓集團上海辦事處的4名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于7月5日在上海被依法刑拘。淡水河谷選擇上海的大眾媒體投放廣告,無疑讓市場有了更多的遐想。
巨頭暗中角力
其實,早在2008年,全礦石三巨頭之一的必和必拓,就贊助了奧運會及殘奧會所需的共計6000枚金、銀、銅牌原料。必和必拓由此成為奧運史上首家多元化礦物及獎牌贊助商,也開創了奧運贊助商的一個全新類別。這從一方面顯示出,鐵礦石巨頭之間在公眾媒體的形象之爭早已開始。
在今年的7月29日,世界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必和必拓宣布,2009合同年度總產量的23%將以年度談判定價的方式出售,價格比2008年度下降約33%;30%將會以季度談判定價、現貨價和指數定價相結合的方式出售;其余47%的產量價格談判正在進行中。隨即,淡水河谷也表示,“如果我們的客戶認為指數定價機制更為適合,我們也會考慮采用。”雖然連創新高的鋼價在上周后半程出現疲態,但現貨礦價格表現依然強勁。鐵礦石巨頭采取現貨指數定價,無疑給鐵礦石談判的壓力推向了中方。
談判何去何從
由于鐵礦石談判始終懸而未決,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在鐵礦石相關市場上成交大量合約,推高運價,使運距遠的巴西淡水河谷的鐵礦石運價大幅提升,弱化淡水河谷的競爭能力,從而增強“兩拓”礦石的性價比,增加與中國等談判對手的博弈力度。淡水河谷此時大量推送形象廣告,無疑可以顯示為一種“示好”,這無疑將使得談判局面更加微妙。
按照慣例,2個月后,2010年的鐵礦石談判將開始“預備談判”,而現實的情況是,2009年的鐵礦石談判至今懸而未決,而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度持續上升,讓中鋼協領銜的談判異常艱難。隨著亞洲鋼鐵企業的陣營瓦解、“兩拓”聯合、中國小鋼鐵廠頻傳私下訂立鐵礦石合約,以寶鋼為首的大型鋼企提高鋼鐵出廠價,這些都給中鋼協談判增加了壓力。此時,淡水河谷主動示好,我們怎么樣抓住時機,找到鐵礦石談判的突破口,無疑需要巨大的談判智慧和果然的談判策略。
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自參加鐵礦石談判以來,中國鐵礦企業一再聲稱要“在今年的談判中扳回話語權”。然而,幾乎每一次談判,中國鋼鐵企業一直節節敗退。這無疑值得我們深思,并應該在今后的判斷中獲取更大的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