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近期,動力煤期貨跌勢加速。截至周四收盤,動力煤期貨主力1809合約報收605元/噸,跌1.47%。分析人士表示,下游電廠庫存高企壓制煤價,且在后市需求仍然疲軟的情況下,動力煤期價仍有下跌空間。
庫存高企
現貨市場,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CCI動力煤5500K報收于656元/噸,環比下跌20元/噸,較月初下跌25元/噸;CCI動力煤5000K報收于576元/噸,環比下跌20元/噸,較月初下跌23元/噸。
“壓制煤價的最重要原因是下游電廠庫存過高,且去化緩慢。當前庫存在1500萬噸左右,而2014年-2017年同期庫存均在1300萬噸以下。”興業期貨黑色分析師魏瑩表示。
4月下旬以來,大秦線始終維持滿負荷運作,秦皇島每周鐵路調入量均保持在400萬噸以上。受此支撐,北方主要港口庫存持續高位運行。截至7月23日,北方四大港區合計庫存再度突破2100萬噸,接近7月中旬刷新的歷史最高庫存水平。
“在政策多方出力支持下,本輪市場庫存前置工作推進順暢。”上海煤炭交易所資訊總監潘漢翔表示。
魏瑩認為,庫存過度積累原因來自于前期進口煤直供電廠以及國內保供政策。環保督查組撤離后,煤炭主產地產量已恢復正常,供應端沒有減量去加速下游庫存的去化。電廠在整體高庫存的壓力下,減少對市場煤的采購需求,使得港口煤價持續回落,也對盤面形成向下的壓力。
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動力煤的下游需求也不容樂觀。財匯大數據終端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沿海六大發電集團動力煤日耗已經由7月初的78.10萬噸下降至77.33萬噸。
潘漢翔認為,因多因素疊加,旺季需求增長遠低于市場預期。“今夏除了已經形成慣例的水泥、鋼材等行業旺季錯峰外,水電提前出力、環保檢查和高溫暴雨交替也是導致月初以來下游火電用煤需求增長緩慢的重要影響因素。”
以環保為例,“藍天保衛戰”一方面加劇了目前市場采購的冷清氛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今夏社會整體工業用電需求,起到了緩解旺季火電負荷的作用。此外,6月下旬-7月中上旬以來,國內整體氣溫攀升較往年明顯滯后。而高溫影響的起點向后推移,也是導致今年夏初火電耗煤需求增速不及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電也成為市場變數。“歷年來,水電出力多是在7月底、8月初的時間節點,但今年調峰出力時間節點大大提前,約比往年提前半個月左右。由于水電調峰提前,7月中上旬三峽上下游水位差持續收窄。直到中旬過后,在國內大范圍降雨影響下,上游水位才再度得到補充。水電發電增加必將加強替代效應,減輕火電整體負荷水平,這也解釋了月初沿海六大電廠日耗不升反降的反常波動。”潘漢翔說。
對此,魏瑩表示,電廠日耗由于水電強勢以及高耗能行業環保限產因素,一直沒有出現旺季超預期情況。在電廠日耗沒有進一步突破,或煤炭庫存梅雨回歸后未恢復至正常水平的情況下,盤面可能會有進一步下行空間。
|
上一篇:27日天津鋼管廢鋼價格調整
下一篇:滬鋁短期將延續底部震蕩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