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堅稱不接受亞洲鐵礦石“首發價格”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在鐵礦石價格降幅上的態度有所讓步。
6月30日上午,中鋼協召開內部會議,就鐵礦石價格談判進行討論。接近會議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中鋼協人士在會上表示,中國可以接受小于40%的降幅,但是堅持不能接受日韓與力拓達成的33%降幅。
在此之前的兩個星期,中鋼協和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企的談判代表,并沒有進行過任何實質性談判。
按照慣例,全球主要鐵礦石廠商和鋼鐵企業每年11月就來年的長期協議鐵礦石價格進行談判,新一年度的鐵礦石基準價格(即長期協議價格)應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執行。一般而言,談判雙方約定一個季度的緩沖期,即年度鐵礦石談判一般會在6月30日之前結束。
力拓與日本新日鐵5月26日達成協議,其中粉礦在2008年度基礎上下降32.95%,塊礦在2008年度基礎上下降44.47%,綜合降幅約為33%。隨后,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都跟隨了這一“首發價格”。
然而,中鋼協在今年鐵礦石談判上態度強硬,主持鐵礦石談判工作的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多次強調,2009年鐵礦石價格應回落至2007年的水平。這意味著巴西鐵礦石至少應降價40%,澳大利亞鐵礦石則至少應降價45%。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去年進口鐵礦石約為4.4億噸,超過中國全部鐵礦石用量的一半。
中鋼協認為,33%的降幅低于預期,并沒有客觀真實地反映今年國際市場鐵礦石供需市場的變化形勢,將造成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全面虧損,因此拒絕接受這一價格。
單尚華表示,降幅達到“中國鋼鐵企業能夠承受的程度,才能達成協議”。
但是,隨著鐵礦石價格的上漲,談判局勢開始朝著越來越不利于中方的方向發生轉變。
在鐵礦石“首發價格”公布后,鐵礦石現貨價格已連續數周保持上漲趨勢。以62%的品味測算,根據“首發價格”,2009 -2010財年中,PB粉礦的離岸價格為60.14美元/噸,6月30日從澳大利亞到中國港口的海運費為18.45美元/噸,PB粉礦的到岸價約合78.59美元/噸;6月30日PB62%粉礦的到岸現貨價為82.29美元/噸。這無疑將加大中方要求“更大降幅”的難度。
此外,自去年10月出現全行業虧損后,中國鋼鐵行業今年5月已經出現盈利。根據中鋼協統計,72家大中型會員企業5月實現盈利12.62億元,而4月凈虧損達到18.7億元,今年1月至4月總體虧損近52億元。
中國第二大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的一位內部高層告訴《財經》記者,最近集團內部討論過接受33%降幅是否有盈利的問題,結果是“33%降幅和目前的現貨價格相差不遠,再加上鋼價在上漲,因此鋼廠可以有盈利。”
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亦告訴《財經》記者,中方應該按照鋼鐵企業的經營狀況對鐵礦石談判的預期目標進行修改。“在全行業面臨虧損時,降價至少40%合情合理;但是現在鋼企有盈利,再堅持至少降價40%就很難有結果。”徐向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