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東北特鋼集團在“保增長”的緊張和繁忙中享受到了喜悅。繼合同量在四五月份連續實現大幅增長后,截至6月6日,東北特鋼6月份的排產合同量就已超過13萬噸,月度訂單早早就超額完成,并達到2008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國際金融危機對專門從事特鋼生產的東北特鋼集團同樣沒有留情,面對不利影響,東北特鋼積極調整市場戰略。去年下半年以來,在依靠大飛機和航天等項目繼續開發此領域用鋼的高端技術的同時,東北特鋼抓住國家先后推出的船舶、石化和汽車等振興計劃,以調整產品結構為主要手段,大力開發特鋼產品在民用領域的新產品、新市場,將全集團的技術力量進行整合建立大技術中心,瞄準國家重點發展項目急需的新材料開發新產品,重點開發環保節能風電用鋼、核電用鋼、大型礦山機械用鋼、汽車關鍵件用鋼、高速鐵路用鋼和大型船舶用鋼。
有了產品技術這個優勢,就要用訂單保增長。在東北特鋼,上自集團公司領導和基地領導,下到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在新形勢下都樹立起了高度的“保合同”意識。領導干部不僅為落實指標帶頭跑市場,技術系統與銷售系統“捆綁”跑市場也被作為在危機中突圍的關鍵打法。銷售和技術兩個部門每個月都做共同開發市場的詳細計劃,技術部門所有中層以上干部全都進入市場環節,以爭取每一筆訂單。
同時,在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東北特鋼將打開市場的目標鎖定在國內。在東北地區,企業對鋼材用戶實施“地毯式”開發,采取特殊銷售戰略,增加有信譽的中間商進入到銷售渠道。在華中和華北,不守著現有的客戶去開發,在新客戶和頂替進口的品種上下功夫。而在華南和西北,新的營銷網絡也正在逐漸建立。戰略調整顯示出積極的成效,東北特鋼今年上半年訂單滿滿,無論是應用于國防軍工的高附加值產品,還是可用于汽車制造的高贏利品種,都創出一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危機下,產品價格競爭力和效益對保增長的要求也更高。目前,東北特鋼全面實行班組核算,將生產制造全過程納入經濟核算體系,全面開展對標挖潛活動,對照國內同行業先進指標開展攻關,對整個工藝流程進行技術改造,使工藝制造成本逐步趕上國際先進水平。4月份,集團主要消耗指標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利潤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