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一周內,國內主要鋼材品種價格普遍上漲。這已是鋼價至少連續第4周的上揚。但市場人士認為,鋼價連漲的勢頭,與目前鋼鐵總量過剩及出口大幅下滑的狀況形成極大的“反差”,其中可能蘊含著風險。
據監測,在剛過去的一周內,國內各主要鋼材品種的具體市場走勢是:建筑鋼材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廣州、濟南、北京、天津、沈陽等地噸價上漲幅度超過100元;中厚板價格大幅上漲,廣州、太原、北京、天津、沈陽等市場噸價平均上漲100元以上;冷熱板卷價格上調幅度略小,上海市場厚規格熱軋產品噸價在3400元左右的水平;大中型材價格穩中有小幅上漲。
據分析,在建筑鋼材方面,上海、杭州等市場是此輪價格大幅上漲的發源地,主要規格產品的噸價一周內一度上漲了120至150元,周末小幅回調了30元;北京、天津、沈陽、蘭州等市場在華東市場上漲勢頭確立后,跟漲幅度更大,達到每噸150至200元左右。一周內全國共有56家螺紋鋼生產企業和40家線材生產企業調整了出廠價格,上調依然是主流。目前,各地市政工程建筑鋼材需求旺盛,市場銷售量較前期進一步放大,部分規格產品在部分城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供應緊張。估計下一步建筑鋼材市場價格總體上還有上漲空間,但上漲幅度十分有限。
中厚板價格總體大幅上漲,上海市場普碳中厚板噸價在3200至3280元區間徘徊了6周之后,這一周向上調整突破了3300元,短期內向上勢頭已基本確立。目前中厚板價位在所有鋼材大類品種中是最低的,中厚板軋機的開工率也處于低位,估計下一步中厚板市場仍將繼續面臨小幅盤升局面,但是難有大的突破。冷熱板卷價格總體上漲,但是漲幅比建筑鋼材和中厚板都小,估計下一步國內冷熱軋產品市場將繼續處于弱勢狀態。
國內鋼價的連漲勢頭已與鋼鐵產量過剩及出口大幅下降形成明顯“反差”。據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出口鋼材同比下降七成以上,創下2005年11月份以來月度新低,這也是中國鋼材單月出口連續4個月不足200萬噸。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也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勢頭,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當地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種大背景下,鋼價的連續上揚未必是件好事。“在鋼價連續上漲后,許多鋼廠以為有利可圖,又大幅加大鋼鐵產量。而當鋼價缺乏上漲動力后,這些增產的產量將加劇市場供需矛盾,導致鋼價再度下跌。
業內普遍認為鋼價上漲不可能持續,今年鋼價仍將繼續在低位波動。
“目前鋼價上漲是有特定支撐條件的,這注定只是短暫的回暖,畢竟整體產能過剩嚴重,庫存仍處高位,這導致鋼價將在低位波動中調整。”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國內需求很依賴國家投資拉動,鋼鐵整體需求偏弱,鋼價上漲無法持續。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上周末舉行的“2009論壇”上對鋼鐵行業出現的短暫回暖也表示不樂觀,并稱全行業性虧損至少將延續到年底。徐樂江認為,我國的鋼廠減產力度還不如國外鋼廠,70%-80%的產能還在生產,再加上國內鋼材價格比國外高,國外的鋼鐵產品還涌入國內,國內鋼鐵企業的日子不會好過。
昨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表示,今年鋼材價格將呈現低位波動運行,價格仍取決于供求關系。據上海證券報29日報道,去年是成本推動鋼價上漲,今年將是庫存的調整影響鋼價走勢。
“去年四季度至今,鋼材市場的運行有明顯的去庫存化特征,社會庫存低,價格就漲,庫存高,價格就跌。”戚向東認為,二季度是傳統的鋼材消費旺季,但國家刺激投資的政策不能拉動所有鋼材品種。二季度建材的需求比較好,目前建材高出板材價格300-400元/噸。從一季度情況看,以建材、特鋼、管材為主的企業效益相對較好,而板材過剩嚴重,一季度8家以板材為主的大型鋼廠虧損就達64億元。
中鋼協統計的72戶大中型鋼鐵企業,一季度產品銷售收入4499.5億元,同比下降21.74%;實現利稅123.63億元,同比下降83.07%;整體虧損33.08億元,與上年一季度實現利潤441.6億元形成明顯的反差。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中有25戶企業虧損,虧損面達34.72%,比上年同期提高23.61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預計鋼材價格出現V型反彈是不切實際的,并且中期來看鋼材價格有可能將停滯在僅高于成本的水平上。
據財華社21日報道,摩根士丹利表示,盡管最近幾周訂單數量有所增加,特別是用于建筑行業的長材訂單數量增加更為明顯,但中國不斷擴大的國內生產和進口規模正在滿足增加的需求,因而限制了價格的回升。
報告認為,盡管需求有所增加,但由于全球鋼鐵市場供應過剩,制約了定價力。
報告還認為,由于鋼鐵企業只關注收回成本而不計利潤,所以定價有可能過渡到僅高于成本的新機制。
摩根士丹利重申對中國大陸,韓國和臺灣鋼鐵行業持謹慎態度。
該行維持了對2009年中國國內鋼材價格的預期,為490美元/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