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1、廢鋼鐵在回收、加工、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次污染
2、我國廢鋼鐵回收加工行業的現狀及防治能力
3、我國廢鋼鐵加工處理技術及裝備水平
4、廢鋼鐵加工過程中二次污染的防治途徑
從宏觀上講,廢鋼鐵回收應用行業本身就是一種環保產業。收舊利廢,節能減排,減少原生礦產的開采,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兩型”社會等都是我國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廢鋼鐵應用行業發展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標。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復合型鋼鐵制品被報廢和淘汰,排放到工礦和城鄉社區,進入大自然。若不及時回收、處理,就會堆集、腐爛、占地、污染環境。
眾所周知,廢鋼鐵經過回收、加工、處理之后可以生產出優質的廢鋼鐵爐料,回爐煉鋼,循環使用。既可節能減排,凈化環境,又能減少原生資源的開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但是在廢鋼的回收、加工、處理過程中,若處理不當、控制不嚴,會造成廢有色、廢橡膠、廢塑料、廢纖維、渣土等夾雜物的濫排和擴散;造成廢油、廢水、廢氣、噪音、揚塵、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的污染;造成易燃易爆物對人身安全的威脅。業內把這種污染叫做二次污染。
我國廢鋼鐵回收加工體系的改革,提高裝備水平,提高對二次污染的控制能力,進而加強對夾雜物資源化轉變的研究和開發,實現“零排放”,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是新時期政府部門、相關行業和企業應當關注和研究的新課題。
一、廢鋼鐵在回收、加工、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次污染
廢鋼鐵回收利用過程中的二次污染主要集中在廢鋼鐵的加工處理過程。二次污染的表現形式是由待加工的廢鋼鐵原料的來源、品種、加工工藝、裝備水平和環保防控設施所決定的。在我國按照廢鋼加工工藝的發展與更新,可分為兩個階段,兩種表現形式:
1、常規廢鋼鐵加工工藝產生的二次污染
20世紀,尤其是在90年代之前,我國的廢鋼鐵的主要來源是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自產的廢鋼鐵,設備制造行業、建筑行業在鋼材加工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余料、以及其它制造業、運輸業報廢的機械設備、車輛、船只等。城鄉居民家庭主要以報廢的自行車、縫紉機、鐵制炊具為主,數量較少。從當時的廢鋼整體構成來看,品種少,結構簡單。
廢鋼加工工藝和加工設備以落錘、爆破、氧割為主。工藝粗放,設備落后,污染控制能力差,生產的廢鋼產品體積大,純凈度不高,所造成的二次污染主要表現為:
(1)、氧割產生的煙塵自由排放對空氣的污染。
(2)、落錘加工造成的強烈震動和飛濺物對周圍建筑物和人身產生的安全威脅。
(3)、爆破廢鋼所產生的噪音、沖擊波的污染及事故隱患。
(4)、廢鋼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直接排放到大自然對環境的污染。
2、現代化廢鋼鐵加工工藝產生的二次污染
進入21世紀,我國鋼鐵工業加快了技術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隨著冶煉工藝、軋鋼工藝的革新,鋼鐵企業自產廢鋼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超大型的鐵砣、鋼砣、廢鋼錠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輕型廢鋼。
社會廢鋼的產生量日益增加,大批的汽車和家用電器、電腦的報廢加大了社會廢鋼的復雜程度和加工處理難度。
因此落后的廢鋼加工工藝和設備被迅速淘汰,代表著先進的廢鋼加工處理工藝的剪切機、打包機、破碎機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進入了廢鋼加工工藝現代化發展的新時期。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的表現形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廢鋼拆解、分選、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揚塵、噪音的污染。
(2)、廢鋼原料中所夾雜的廢有色金屬、橡膠、塑料、海綿、纖維、木塊、樹脂、渣土等非鋼鐵物質的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3)、廢鋼中所殘留的有毒有害液體及對被浸蝕的器皿、管道清洗排出的清洗劑、污水的污染。
(4)、廢鋼中所混入的廢炮彈、武器、易燃易爆物和密封容器所隱藏的安全隱患。
(5)、混入廢鋼鐵中的放射性超標的物質,或受放射性物污染的廢鋼鐵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公民人身安全隱患。
(6)、露天料場受污染的雨水對地下水和周邊的污染。
(7)、 廢汽車、廢船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殘留汽油、機油、氟利昂、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
(8)、對依附在廢鋼表面或夾層中的油污、瀝青、塑料、橡膠樹脂、纖維等可燃物進行烘烤、燃燒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惡因氣體的污染。
(9)、渣鋼進行凈化研磨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揚塵、噪音,特別是水磨處理產生的廢水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10)、廢電腦、家電在拆解加工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廢酸、廢堿、電子垃圾等帶來的污染。
上述污染源在一般的廢鋼回收、加工企業普遍存在,也是二次污染防治的重點。
二、我國廢鋼回收加工行業的現狀及環保防治能力
對廢鋼加工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的控制和一個國家廢鋼加工配送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程度及行業整合的規范化現代化程度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1、 鋼鐵工業系統的廢鋼回收體系
一般來講,各鋼鐵企業都建立有自己的自產廢鋼鐵回收、加工供應機構。生產線和設備檢修中所產生的廢鋼鐵得到了很好的回收和利用。隨著企業的改制大部分廢鋼公司被剝離,成立了專業子公司或組建有自己的加工配送公司。這些新興的專業化公司的運行機制、加工技術、裝備水平以及環保設施都相對比較先進,成為我國廢鋼鐵回收加工利用行業的龍頭企業群體。2001~2007年我國冶金企業自產廢鋼鐵共計1.36億噸。平均每年為1940萬噸左右,每年228萬噸,增長102%,占整個消耗總量的36%。廢鋼結構以生產線上產生的切邊、切頭、切尾、報廢材為主,品質比較純凈,夾雜物較少。在環境的保護和排放的達標方面,一般與所在鋼鐵企業整體水平同步,在管理上和安全工作同步實施,被放在第一的高度,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比較健全,重點應注重細節的管理和報廢設備的拆解及污染控制。
2、 社會廢鋼回收系統
該系統主要指城鄉居民生活和其他加工、制造、運輸、建筑等行業所產生的廢鋼資源的回收。主要由分布在全國城鄉的廢鋼鐵回收網點和拾零人員來完成。2001~2007年社會廢鋼鐵回收總量為2.25億噸,平均產生量每年3213萬噸,為廢鋼鐵供應量的60%,年回收量2001年為1900萬噸,到2007年增長到4310萬噸,增長127%,是我國廢鋼鐵資源的主要來源。但我國社會廢鋼回收行業運行機制陳舊,管理散亂,裝備落后,加工工藝粗放,產品質量低,二次污染控制能力差,不能滿足市場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求。急需深化體制改革,加快產業集中,推動技術升級,提高裝備水平,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3、拆船業
我國的拆船業已具相當規模,年拆解能力已達到250萬輕噸,居世界前列。由于國內報廢船只較少,多為內陸船只,且噸位較小,廢船來源主要依賴進口。2007年全國拆船量約30多萬噸,而且將拆解的舊船板直接改制和利用比例較大,向鋼鐵工業提供廢鋼20萬噸/年左右,發展緩慢。內陸報廢船只的拆解沒有實施行業管理,自由拆解,存在諸多弊端和環保隱患。
4、報廢汽車拆解業
報廢汽車拆解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規模小、布點分散、資源少、拆解技術比較落后。全國專業報廢汽車拆解企業總數為367家,從業人員38萬人。200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約5000萬輛左右,年報廢汽車100萬輛左右,產生廢鋼鐵100萬噸左右。倒賣廢舊汽車零件非法拼裝時有回升。世界先進水平的報廢汽車拆解線在我國還是空白。污染控制能力差,零部件流失嚴重,市場準入管理混亂,需要下力整頓。我國的廢汽車拆解業,必須進一步實施產業集中,加快技術升級,提升裝備水平,建立專業化拆解公司和現代化的拆解生產線,才能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二次污染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這也是該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我國廢鋼鐵加工處理技術及裝備環保型發展
鋼產量的增加,煉鋼工藝的更新,環境保護在生產管理中地位的提高,促進了廢鋼加工工藝的進步和加工設備的改革與環保型發展。
我國對現代廢鋼加工設備的研制和應用起步較晚,大體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廢鋼加工工藝以落錘、爆破、氧割為主,幾家大型鋼鐵企業所擁有的幾臺打包機、剪切機、都是進口設備,且價格昂貴;第二個階段是80~90年代,國產打包機、鱷魚剪斷機和門式剪斷機投入市場;第三個階段是2000年以后,我國才開始使用廢鋼破碎機。該設備是一種綜合型、環保型的加工分選設備,經過該生產線加工處理的廢鋼清潔度高,而且加工的主要廢鋼原料是當前日益增多的報廢家電、汽車、自行車、輕型廠房、棚架、護欄、器皿及鋼材加工業所產生的輕型廢鋼。其中所含的廢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纖維、復合結構材料和其他附著物、渣土等夾雜物得到了自動分選和收集。加工過程中的揚塵、噪音、冷卻水,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地降低了二次污染。
通過技術引進、技術研發使我國的廢鋼加工設備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國內擁有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特別是代表著先進技術的打包機、剪切機、破碎機、抓鋼機、電磁設備、防輻射設備、鋼渣研磨設備,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和系列定型產品,在滿足國內廢鋼加工企業、港口、貨站使用的同時向中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出口。使我國廢鋼加工的裝備水平大幅改善,加工能力和環保質量大幅提高。
廢鋼加工設備研制的快速發展和全行業裝備水平的提高,為廢鋼的加工、凈化處理及環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廢鋼鐵加工過程中二次污染的防治途徑
按照我國所擁有的較先進的廢鋼加工處理技術、配套設備和專業化加工配送基地應具備的管理體系等基本能夠滿足上述二次污染防治的需要。關鍵在于如何在全行業加快產業集中,培養組建專業化廢鋼加工配送公司,推廣先進的技術工藝、先進設備及先進的環保設施和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淘汰落后,加強該領域的科研力度。實施行業技術升級,提升行業科技底蘊。改革進程的快慢和普及面的大小,直接決定著二次污染的控制效果。
1、 在加工過程中對揚塵和噪音的控制,主要由設備的先進性來決定。國內普遍使用的進口和國產的主體加工設備,凡是正規廠家制造的,有標準的,在正常生產狀態下都可達標,如剪切機、打包機、破碎機等。而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基本沒有排出,用水很少,主要用于降塵。
2、 易爆物資的處理主要靠在采購廢鋼中的嚴格質檢,認真分檢,認真清理。分揀出的廢舊的炸彈,武器一般集中交當地駐軍和公安協助銷毀處理。嚴格的驗質和嚴謹的管理體系是防治的關鍵。
3、對放射性污染物的防治,主要靠防輻射檢測設備把關。上世紀該設備在我國在廢鋼加工處理現場的應用較少,進入21世紀以后廢鋼來源日益復雜。在發現了多起放射性污染事故后,引起了業內的極大關注。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廢鋼在回爐煉鋼、軋制、制造過程中,輻射不會消失,而是沿著生產工序和裝運持續污染環境,對人的生命安全危害很大。國內大型的專業化廢鋼公司基本上都裝備了防輻射檢測設備,得到有效的防治。一般的處理方式為境外的退回境外,國內的在專業部門的指導下封存填埋,但在中小型廢鋼回收企業中大部分對防輻射的認識還很淡薄,防輻射的檢測還處于空白狀態,應加強普及教育和建章立制。
4、對廢鋼中夾雜物的處理,無論是人工或是用機器分選,都能把夾雜物分選出來。能否造成二次污染,關鍵是對這些夾雜物的去向如何處理。在大型的廢鋼公司里,由于產生量大,可將可利用的再生物資分類直接銷售成加工成再生原料,供給專業生產廠家利用。如塑料、橡膠、有色金屬等。不可再生利用的可以在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焚燒或集中填埋。
5、對渣土的處理,有些發達國家不是填埋而是進一步綜合利用。因為經過破碎機粉碎分選產生的渣土里還含有大量的塑料、橡膠、纖維、木材的碎屑可燃物,可以通過熱能轉換循環利用。經研究可加入一定的助燃劑(煤、油等)制成燃塊用于發電。產生的灰粉,用于生產墻體材料,最終實現“零排放”。據說按市場經濟運作暫無利可言,屬于公益事業,需要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扶持。
6、扶持、培養、建設大型的專業化廢鋼加工配送公司是有效防治二次污染的必由之路。只有在這種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里,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才能得到應用和發揮,二次污染防治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7、對渣鋼加工、分選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的控制,一是要走專業化道路,對尾渣進行深加工和資源化轉換,嚴格控制鋼渣非終端產品的銷售,取締周邊鋼渣加工的雞窩群。二是要堅決取締渣鋼水磨加工處理工藝,遏制污染。
8、對報廢電子產品回收加工處理過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技術和手段在我國還相當薄弱。必須加大科技和資金投入,加快技術進步,加快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把污染降到最低,任重道遠。
總之,廢鋼回收加工利用的二次污染防治是一個很大的專業課題。我國對該課題專項研究起步較晚,對該領域二次污染的防治和綜合利用的開發需要專門的科研機構和專業人才去研究、去開發。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投入的力量和科研體系非常薄弱,還未正式納入國家的科研發展規劃。全行業都達到上述防治目標需要漫長的過程,需要進一步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科技的進步和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2009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