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下跌-庫存高企-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被迫減產清貨-庫存降低-價格回穩-企業開工率恢復-價格再次下跌。
從去年三四季度以來,幾乎所有的制造業都在經歷反復“去庫存化”過程。大宗商品因去年第四季度“去庫存化”而導致價格企穩時,新一輪庫存壓力正在醞釀形成。
以有色金屬行業為例,鉛鋅價格從2008年3月開始一路走低,鋁價從7月份開始步上跌跌不休的熊市,銅價一直扛到了9、10月份才出現自由落體般的下跌。去年7月份,電解鋁企業宣布聯手減產,但收效甚微;從去年10月份至今,電解鋁行業已出現了兩輪大規模減產,累計減產規模已經超過400萬噸。有意思的是,兩輪減產的時間與滬鋁的走勢有著驚人的吻合。去年8-10月價格暴跌,隨后企業減產,價格回穩;11-12月間價格再次大跌,第二輪減產啟動,價格再次穩定。
鋼鐵行業在去年12月份開始大規模關停產能,隨后就迎來了春節后連續80天的鋼價上漲行情;但隨著過剩產能的重啟,鋼價隨之疲軟,再度下跌至2008年的最低點。鋼鐵業復制了電解鋁業在去年8-12月間的走勢。
價格波浪起伏,產能反復關停,大宗商品的走勢呈現反復觸底的“W”型,究其原因,是下游需求沒有出現明顯起色,一旦價格企穩,關停產能復產就會導致價格再次下跌。
這類現象在那些產能恢復門檻較低、過剩產能儲備量較大的行業表現尤為明顯。以鋁業為例,雖然經歷了兩輪減產,去年四季度更出現過全行業虧損的窘境,但隨著國家和地方動手收儲的實施,鋁價近期一度飆至13000元/噸的高位,不少企業就開始開工復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對此有較為形象的表述,“只要電門一開,不用多長時間電解鋁就出來了。”類似這樣的行業,過剩產能猶如一個巨大的“堰塞湖”,隨時有可能潰堤,再次沖垮稍見起色的供需關系。
此外,還有一類行業去庫存化也不見起色。這類行業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尚能盈利,因此,企業減停產、消除庫存的動力不足,滿負荷生產不會對現金流產生傷害。此類行業應更多地關注下游需求的起色,在需求沒有改觀的環境中,企業經營利潤將不斷被壓縮,行業整體還在向景氣周期的底部緩慢推進。
那么,在需求全面回暖之前,難道就沒有行業能夠率先走出底部的么?答案當然是有。在市場無法對需求做出判斷的時候,供給面成了決定行業景氣程度最重要的因素。那些產能恢復門檻較高、周期較長的行業有可能成為經濟復蘇時的領跑者。
以鉛鋅業為例,2008年下半年開始,這個行業就出現了全行業虧損,不僅冶煉廠無利可圖,就連不少礦山企業也被迫關停選場。時至今日,全球范圍內的鉛鋅產能正在快速消失。根據安泰科方面的統計,2009年1、2月份,全國30%左右的鉛鋅礦山停產,總量超過100萬噸。而除中國外的精礦停產規模也在110萬噸以上。原料供應不足,“無米下鍋”的問題成為冶煉企業最頭疼的問題。
而鉛鋅的冶煉生產線儲有大量濃酸物質,一旦停產時間超過半年,重啟生產線的成本相當于投建新線的三分之一;再加上礦山恢復生產的傳導周期更長(國內礦山受到價格恢復刺激而復產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因此,即便需求回暖,供給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只有這樣短期不可逆的“去庫存化”才能有效夯實行業景氣底部,并有望率先回暖。
所謂的“去庫存化”無非就是通過調節供給改善供需關系,重新找回供需平衡。幾乎所有行業的走勢都逃不脫“供求”二字。而在經濟環境動蕩的當下,擁有金融屬性品種的價格將成為唯一不受小行業供需制約的例外。黃金和石油的金融避險功能,將使這兩個品種在今年走出獨立于供需關系的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