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計劃,來自澳大利亞西澳洲的伊斯坦鑫山的鐵礦,應該已經源源不斷地送進了重慶鋼鐵的鍋爐。但這個當時被稱為“最劃算、最優質資源的收購”,卻因為30億美元開采資金缺口難解決,最終只能選擇出售股權。
出售海外優質資源的無奈之舉背后,暴露出的是重慶鋼鐵深陷虧損困局的現狀,在沉重的扭虧壓力下,資產變現和巨額的政府補貼已經成為其解困的救命稻草。
但是,重鋼的經營困境仍沒有明顯改善的跡象。1-5月份,重慶鋼鐵銷售收入74 .2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4.19%,累計利潤-5.79億元,銷售利潤率-7.81%,遠低于同期中鋼協統計的500萬噸以上鋼鐵企業0.3%的平均水平。
自重鋼環保搬遷之后,鋼市行情低迷難改,重鋼深陷虧損困局。為了避免被ST重鋼無奈出售海外礦山股權解困。因為缺錢,除了到嘴的肥肉要拱手讓人之外,目前鋼企的經營狀況并未好轉,通過資產變現和巨額的政府補貼,只能確保短期安全,如果后期無法扭虧,仍難逃被ST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