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正在紛紛降低在鐵礦石的風險敞口,這個行業正面臨大量涌現的新供應,作為鋼鐵制造重要原料的鐵礦石,價格已經接近兩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大量礦產資源公司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投入數百億美元開發新的鐵礦石礦場,希望以此滿足亞洲國家對用于住房建筑和汽車制造等各方面的鋼鐵的需求。但是很多投資者都擔心,需求可能不會強到可以消化這些額外的供應,整個行業將會面對一個長期的下滑,迫使一些高成本的礦場關閉,并由此出現裁員。
管理35億美元自然資源投資的摩根大通資產管理業務基金管理人尼爾-格里格森(Neil Gregson)說,“在之前的多年,我們曾有大跌,但是之后也會有強勁的反彈。這一次我們不認為將會有一次反彈走勢跟隨。”
通過中國天津港進口的,基準的62%鐵含量礦石的價格2014年以來已經下跌約三分之一,澳大利亞礦場供應的增加給了鋼鐵制造商在價格協商上的主動權。周二時候,鐵礦石報價約為每噸93美元,而上周時候一度跌至每噸89美元,是201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礦價走跌,市場風向開始轉變。目前市場各方皆看空后市為主,但各大礦山的應對之策卻有不同。為了削減成本,維護企業利潤,不少擴產企業采取了降價、打折、裁員等手段,擴大銷量,開源節流;但也有一些低生產成本的礦山無動于衷。比如:力拓擴產腳步仍未放慢,并希望通過價格戰將競爭對手淘汰出局。如果礦石需求持續放緩,鐵礦石市場供求矛盾將進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