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鐵礦石價格經歷了數輪暴漲后,2008年的秋天,行業三巨頭又開出新賬單。
必和必拓、力拓揚言要改變目前的定價機制,巴西淡水河谷則對中國提出單方漲價的要求。此時,中國鋼鐵市場需求卻在步入低迷,國慶后第一周,國內鋼材價格出現暴跌,平均跌幅在12%左右。
受到雙重擠壓的中國鋼企,危懸一線——礦產資源瓶頸,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分別“把持”著中國鋼鐵業的上下游命脈。
在11月即將來臨的2009年度鐵礦石談判前,作為鐵礦石出產商代表的澳大利亞南澳州礦業與能源協會會長Jason Kuchel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中國市場的鋼鐵需求依然強勁,鐵礦石價格仍將進一步上漲。
“對不起,現在是鐵礦石回歸理性價值的時候了!”在獲知澳洲方面態度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在協會直接分管鐵礦石談判工作。
他告訴記者,全球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中國鋼材出口,許多鋼鐵品種需求在大幅下降。“現在,大部分中國鋼廠已是虧損運營,如果按目前形勢發展,10月就是全行業虧損!
價格:繼續上漲PK回歸理性
《21世紀》:全球經濟衰退,鋼材需求可能下降。礦石價格還會上漲么?
Kuchel:首先,我認為鐵礦石需求確實可能會下降,因為確如你所說,產品主要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這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
但是我認為,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還會增長。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還非常強勁,而這種需求終歸要落實到價格上。
從這個角度講,雖然全球有一些地方需求下降了,但我們認為總體上鐵礦石的價格還是會有一定的上漲。
《21世紀》:你是說,在不久前的大幅漲價后鐵礦石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嗎?
Kuchel:是的,我預計如此。
在鐵礦石生產方面,成本有一定上升。人力的缺乏、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生產設施包括卡車、輪胎等價格上漲,這導致鐵礦石價格仍存在一定的上漲壓力。但讓我判斷礦石價格是否一定上漲,我很難說,F在幾乎沒有什么人能預測礦石的價格趨勢,這就像之前國際原油價格的“過山車”一樣。
《21世紀》:南澳洲礦業與能源協會會長認為中國市場需求強勁,鐵礦石還將漲價。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單尚華:我不同意這個觀點。礦石價格經歷了連續幾年的大幅上漲,已經遠離了價值,現在是回歸理性價格的時候了!
說到底,行情走勢要看市場,鐵礦石漲價最后也要反映在鋼鐵市場。以現在的經濟走勢,鋼廠的下游用戶根本接受不了鋼材漲價。
《21世紀》:此前,有鋼廠答應部分礦石品種漲價的傳聞,你了解到的情況是什么?
單尚華:現在東北的鐵礦石價格已經到不足700元/噸,而且是含稅的到廠價。如果有鋼廠接受進口漲價,那真是“吃錯藥了”,F在鐵礦石別說漲價,原價我們也未必要了。
本來鋼鐵企業與巴西VALE公司簽的是長期協議,保量、保價,這是一份供需雙方穩定生產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協議。既然他們首先撕毀協議,不恢復供礦,那么只能重新談價了。
我想,現在是鐵礦石回歸理性價值的時候了。因此,對不起,你們(鐵礦石出口商)只能隨行就市!
需求:內需旺盛PK出口衰退
《21世紀》:現在中國地產市場十分低迷,經濟也正顯現下行風險,多家鋼廠在醞釀聯合“減產保價“。我很好奇,你為何還會判斷中國市場的需求要增加?
Kuchel:我是考慮到,在中國6-12個月的中短期里,已經規劃好的基建項目還將拉動一些相關需求。而且,經濟危機對消費者市場可能會造成一些萎縮,但對基礎行業則未必如此。
來上海的前幾站,我見到了一些中國鋼鐵、礦產資源業的大企業負責人。在會談中,他們提到,中國并未太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動蕩的影響,而且,這些企業的項目在未來還是會保持一個穩步增長。這些信息,也是我此次來訪的一項收獲。
《21世紀》:目前有人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受傷不大。在此背景下,你是如何看待國內鋼鐵需求情況的?
單尚華:這個觀點對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分析是對的,但對鋼鐵市場則不對,其沒有分析鋼鐵產品的去向。中國鋼鐵市場中,2007年出口量為0.75億噸左右,間接出口如家電、集裝箱、機械等產品也有5、6千萬噸;真正的國內需求只有3億多噸。現在,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影響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了。
其實,中國每年的鐵礦石供應已能滿足2.5億噸左右鋼鐵產量的需要。由于近年鐵礦石在高位運行,也刺激了礦山發展,自主產礦比例將有所提高,這可以平穩礦石價格。
《21世紀》:據你的了解,目前鋼鐵出口受到多大影響?
單尚華:我手上的資料顯示,9月份鋼材的出口量已比8月下降了15%-20%。而10月將繼續下降,F在,大部分中國鋼廠由于“高進低出”,已是在虧損運營,如果按目前形勢發展,10月就是“全行業虧損”。
《21世紀》:那么,現在鋼廠聯合“減產保價"的效果如何?
單尚華:限產不是為了保價。鋼鐵產品和豬肉不同,它的需求比較固定。如果下游市場萎縮,出口需求下降,就是再便宜也擴大不了市場。
我要重申,我的觀點是鋼鐵不是價格下降就有市場,F在,只有極少量鋼材品種價格由于需求穩定甚至上揚,大部分的需求肯定在下跌,限產也阻止不了跌勢。
利用市場將落后產品、產能淘汰出局,達到控制總量、保障需求的目的。目前鋼鐵企業產能過剩帶來的陣痛,遲早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