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國內鋼材市場在疲軟、震蕩中結束了。
“難啊,一個難字,道不盡2011年鋼材貿易商之艱難!”在年終之間,眾多鋼貿商在盤點全年經營業績時,無不這么感嘆道,其神態之憂郁,情緒之悲觀,似乎折射出這一年艱難的經營軌跡。
宏調政策不給力,旺季不旺價暴跌
在步入2011年前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抑制通脹,穩定價格調控政策,為此,持續兩年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轉向“穩健”。隨即,2011年上半年,央行每月上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每兩個月上調一次存款基準利率,貸款難度大,融資成本高,成為下游行業遏制鋼材需求釋放的一大瓶頸,一批五金、汽車配件、家電、機械等制造業面臨資金緊缺嚴峻局面,無錢采購鋼材,導致鋼材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在“金九銀十”的傳統鋼市旺季,不僅旺季不旺,而且出奇的清淡,連不少鋼鐵企業也面臨銷售不暢,訂單減少,庫存增多,資金緊缺的諸多壓力,因而由“降價穩市”,發展到“減產救市”,紛紛加入停產檢修行列,力圖穩定鋼市,穩定鋼價。
同樣,在鋼材流通領域,鋼貿商為加速資金周轉,不得不降價出貨,減少庫存的資金占用。部分商家的恐慌性拋售,導致在“銀十”的鋼市旺季,出現鋼材市場價格瘋狂暴跌的“黑色一周”的驚人情景。一周內,一些主要鋼材價格大幅下跌200-300元/噸,甚至達到400-500元/噸。而價格的持續“倒掛”,致使鋼貿商虧損嚴重,慘淡經營。
在2011年年初,國家對房地產業加強調控,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堅決抑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導致2011年的房地產市場逐漸降溫,到2011年11月份,包括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均價環比全線下跌,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832元/平方米,與10月相比下降0.28%,連續第3個月環比下降,且降幅有所擴大。專家稱“房企冬天仍未過去”。
2011年的房地產業對鋼材需求“不給力”,好在1000萬套的保障房全面開工,給螺紋鋼、線材、圓鋼等建筑鋼材市場多少注入了動力。因此,從總體來看,今年國內的建筑鋼材市場似乎比熱卷等板材市場來得幸運。那些從事建筑鋼材貿易的商家盡管盈利不大,但比經營熱卷等板材的經營者虧損要好得多。
臨近年末,央行決定自1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自2008年12月25日以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的微調和松動,仿佛給嚴冬中的鋼市帶來了春的氣息,鋼貿商悲觀情緒消除不少,寄希望于宏調政策的給力,2012年的鋼貿不再那么艱難。
“十二五”開局之年,下游行業拉動鋼材需求亮點眾多
與2010年不同,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業到企業,都制定了“十二五”發展規劃,為國內鋼材市場描繪了一幅美妙的藍圖;而拉動鋼材需求,這似乎成為鋼貿商的一貼“興奮劑”,一時間,建筑、機械、電力、鋼鐵、新型建筑材料工業等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密集出臺,鋼材需求的亮點閃爍,鋼貿商的商機眾多,成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鋼材市場一道誘人的風景線。這也是2011年鋼材市場的一大特點,給鋼貿商對未來國內的鋼市增添信心。
從下游行業出臺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捕捉商機,也是2011年鋼貿企業與往年不同的一個特點,一些鋼貿企業捷足先登,搶先占領陣地,爭奪市場制高點。諸如住建部公布的《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十二五”期間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調和目標。“十二五”期間,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在鋼材需求上,HRB400以上鋼筋用量達到總用量45%,鋼結構工程比例增加。《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加大高強鋼筋的推廣應用,在全國大中城市全面推廣使用400兆帕、500兆帕高強度螺紋鋼筋,促進建筑鋼材升級換代和減量應用。圍繞建筑業適應減量化用鋼趨勢,升級熱軋螺紋鋼標準,重點發展400兆帕及以上高強度螺紋鋼筋、抗震鋼筋、高強度線材(硬線);預見高強鋼筋的消費量從2010年的5650萬噸,增加到2015年的11200萬噸。由此,一批鋼貿商預感到今后的高強鋼筋市場前景看好,潛在市場巨大,因此,在2011年率先經營抗震鋼筋,有的鋼貿商從普通二級鋼筋市場退出來,而把銷售重點、市場定位在高強鋼筋上,先發制人,搶先捕捉商機。
根據用鋼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對鋼材需求的亮點,作為鋼貿企業經營的重點,重新確定市場定位,調整經營策略,這是2011年鋼貿商的一大新特點。
“三市”互動,鋼材金融屬性凸現,加劇鋼市震蕩
2011年,是鋼材期貨、電子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等流通業態盛行的一年,因而,鋼材期貨市場、鋼材電子交易市場和鋼材現貨市場這“三個市場”互動性和滲透性更加明顯,更加突出,鋼材的金融屬性比之以往更加凸現,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作為投資品進行投資、儲值、套期保值、套利,影響鋼材價格的因素日益復雜,從而加劇了鋼材市場價格的震蕩波動,讓鋼貿商難以正確預測、判斷鋼市行情變化。
在“金九銀十”,期貨市場及電子交易市場的鋼材價格大幅“跳水”,對鋼材現貨市場行情的急劇下降產生直接的推動效應,而不是一般的“推波助瀾”。滬鋼期貨更是出現大幅殺跌,螺紋鋼合約1201開盤4000元/噸,最低3838元/噸,收盤3922元/噸,相對上一交易日結算價格下跌152元/噸。受此影響,上海鋼材現貨市場再起波瀾,一些鋼貿公司的建筑鋼材報價一下子跌了150元/噸。期貨重挫,現貨亂跌,“跌路”漫漫,內心煎熬。鋼貿商之間相互殺跌,低價拋售;虧得心痛,也沒有辦法,那個價位“賣得動”,就忍痛賣吧。鋼市籠罩一片恐慌的氛圍。
由于鋼鐵產品的金融屬性日趨突出,它的效應體現在鋼鐵定價權部分掌握在期貨市場手里,鋼鐵價格的投機成分增加,現貨是平面的:即時間+價格;期貨是立體的:時間、價格、比價(內外比價、期現比價、不同合約的價差)。鋼材金融屬性發展趨勢,期貨價格變化領先于現貨價格變化,因而,鋼材期貨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帶動現貨市場價格的震蕩下行。
一些鋼貿商面對現貨市場鋼材價格頻頻下跌,虧本經營,都想在期貨市場賺錢,彌補損失。其實,期貨不是賺錢,本質是規避風險,千萬不能投機。入期貨,搞投機,80%是虧損,20%盈利,20%里面12%是套期保值盈利。所以,如果要投機,鋼貿商遠不是做期貨人的競爭對手,2011年,一些鋼貿商涉及期貨交易,造成巨額虧損,可見,正是由于“三市”的互動和滲透,增加了鋼貿商的經營難度和不確定性,而只有掌握了期貨的本質,利用期貨做現貨套期保值,發現價格,套期保值,保護現貨,在期貨市場交易才不會輸,且對現貨市場的穩定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動力。
盤點2011年鋼貿商經營的艱難,期貨市場的金融屬性的日趨凸現,投機的頻繁和人為的炒作,使鋼材現貨市場行情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導致鋼貿企業的生意做來越難做,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轉型,2011年鋼貿商生存發展的新出路
轉型,是2011年鋼貿流通領域中出現的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不少鋼貿商加入了轉型的行業,這也從一個角度印證了如今鋼貿之艱難。 鋼貿難,難經營,轉型是鋼貿企業逼出來的選擇,似乎有些無奈。轉型,或許是鋼貿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一條出路。在上海鋼貿領域,有2萬余家鋼貿企業擠在鋼貿的獨木橋上,相互拼搏,大家博弈,同質化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加上鋼材進入買方市場,供給過剩,需求不足,導致鋼市的持續處于疲軟、低迷的運行態勢;而價格的“倒掛”,更讓鋼貿商的鋼材經營如履薄冰,進退維谷。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鋼貿企業選擇了跨界轉型,他們中有投資房地產,有闖入餐飲業,有足涉金融業,有創辦物流業,有投身旅游業,有轉向文化業,等等,拋棄鋼貿,退出鋼市,另辟蹊徑,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鋼貿企業中轉向金融、主辦市場,注重物流園區建設的就有上百家之多,創建的市場和物流基有近百個。
鋼貿商轉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的鋼貿商因炒期貨導致巨額虧損,有的商家投資金融業,因資金鏈中斷,背上數億欠款壓力,最終走上輕生的不歸路,悲慘的結局,讓人觸目驚心,毛骨悚然。
不過,貿易商轉型成功的也不乏其人,他們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鋼貿的主業與轉型的副業并舉,在轉型的同時,不拋棄鋼貿主業,因為鋼貿主業,是鋼貿企業發家致富的產業,十多年、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商家對鋼材貿易駕輕就熟,因此,盡管一些鋼貿企業實施轉型,但仍把鋼貿為轉型打基礎,即便鋼貿虧損,也沒有全部拋棄,在轉型的新的事業沒有站牢腳跟之前,決不退出鋼貿。 轉型,不轉行;轉型,不越界;轉型,不盲動;轉型,不浮躁;這是2011年鋼貿流通領域中呈現的一個熱點,年終盤點其成敗得失,其中,有經驗,有教訓,有啟迪,有裨益。留給鋼貿商的是寶貴財富,哪怕失敗的教訓,也是難得的財富。
經營思路轉變,鋼貿商破解困境的良方
鋼貿難做也得做,辦法總比困難多。
2011年,對于鋼貿企業來說,是經營最困難的一年,也是鋼貿商經營思路轉變力度最大的一年。年終盤點,這些鋼貿商方感經營思路轉變之必要,營銷創新之重要。
目前,我國有多達25萬家從事鋼鐵流通貿易及物流企業,涉及銷售、加工、配送、倉儲等多個領域,但產業集中度低,整體狀況呈現小、散、亂、差的局面。我國鋼鐵市場體系是“金字塔型”,即期貨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這一市場體系決定了鋼貿商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以往傳統的從鋼廠訂貨到市場銷售,賺取差價的經營模式,已經無利可圖了。
時下,對于鋼貿企業來說,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大浪淘沙”、“逆水行舟”、“優勝劣汰”的關鍵時期,更是展現新機遇和新希望曙光的關鍵時期。此時此刻,貿易商們的表現各異:有的在迷茫,有的銷聲匿跡,有的開始轉行,有的改變主業,……。
然而,如何堅守鋼貿這一陣地?怎樣破解擺有眼前的經營困境?這成為2011年鋼貿商面臨的最大難題,而這卻關系到鋼貿商的生死存亡。因而,這一年,鋼貿商的思變意識比往年更強烈,更迫切。“難則思變”,不少鋼貿商掙脫“自我設限”,擺脫思維定式,甩掉“金科玉律”的束縛,走出囚禁思維的柵欄,進行經營理念創新,革新傳統營銷模式,著力調整市場定位,隨之,一個個創新理念和營銷模式出現在鋼貿流通領域。諸如,“集成購銷”模式,“金融化”貿易,“電子化”銷售,“工程式”的一籃子配送服務,“銷售前后端融合”的運營管理模式,“經營連鎖式”的供應鏈建設,變“買斷式代理”為“傭金式代理”的探索,建立“扁平化式”的銷售渠道,培植鋼鐵物流園區,等等,這些經營思路的轉變,讓不少鋼貿商破解面臨的經營困境。
思路一變天地寬。經營思路的轉型,使不少鋼貿企業面貌煥然一新,就拿園區化交易模式的創新來說,如今在上海地區已有各類民營剪切加工中心或開板廠62家,集加工、倉儲、貿易為一體。既是鋼材的倉儲地,也是鋼材的加工廠。如上海寶閩鋼鐵集團投建的共青加工中心、上海舜業鋼鐵集團的舜業鋼鐵加工公司等。上海埃圣瑪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在江蘇鹽城打造的占地300余畝的鋼材倉儲物流中心。這種園區式交易改變了以往的單純鋼材買賣,而是融合了貿易、加工、配送、倉儲、物流,并提供商住、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具有鋼材貿易城的功能,她不再是過去的單一鋼材買賣了。
有道是思路就是出路,思路有多遠,就能走多遠。要改變命運,先改變思路。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轉轉,口袋滿滿。鋼貿商要想賺錢,就要勇于開拓,敢于創新,改變不適應市場的經營理念和銷售模式,確立順應潮流的經營戰略和營銷策略,為自身生存和發展闖出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盤點2011年鋼貿流通業的經營業績,回首2011年鋼貿企業的經營軌跡,展望2012年面臨的前進路途,鋼貿商心潮激蕩,感慨萬千,……。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愿鋼貿商2012年的經營業績勝過2011年,一年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