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讓一些鋼廠初步嘗到甜頭。然而,現實真得如想象中的那么樂觀嗎?冶金工業信息中心專家趙剛表示了他對當前鋼價高位運行的擔心。
他認為當前過快的鋼材供給增長與逐漸減速的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從這一大的供求關系走向看,未來鋼材價格應該是在上下波動中重心逐步下移。”
2008年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已經顯示出了國內消費增長勢頭減弱的問題。
目前下游的一些企業由于成本的壓力,陷入了利潤下滑但又難以漲價的尷尬境地。
據了解,鋼鐵價格上漲對下游行業的影響主要在成本方面。
興業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機床行業、重型機械、農用機械和工程機械年用鋼都在550萬噸到700多萬噸左右。如果鋼鐵價格平均提高400元/噸,那么機械行業利潤影響將達到300多億元之多。鋼鐵成本在工程機械行業的成本超過50%,但是目前機械行業大部分產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較差。
汽車、家電行業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成本轉嫁能力也不強。
另外,由于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部分開發商存在資金斷裂現象,將不利于未來行業的投資增長,而房地產行業的用鋼占比高達55%。
汽車、耐用消費品無疑是中國鋼材消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雖然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但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卻不敢輕易漲價,至少是不敢與鋼材等原材料同幅度漲價。
據有關資料,一度因為鋼材漲價而嘗試提高價格的某家用電器廠商,因為競爭激烈被迫再次降價促銷。
近期空調遭遇全線價格“雪崩”,最高降幅達到30%。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如今,汽車市場競爭這么激烈,價格往上走不太可能。我想,現在價格上漲還為時太早,至少還要等幾年。盡管通貨膨脹壓力增大、原材料價格上漲,但可以肯定地說,汽車價格漲不上去。”不僅如此,國內汽車價格也出現了今年以來首次環比下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整體汽車價格同比下降3.21%,環比下降1.19%。
下游鋼材用戶的紛紛降價行為,對于不斷上漲的鋼材行情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樓盤買賣出現濃厚的觀望氣氛,不僅投機買房和投資買房需求顯著萎縮,自住買房也被推遲,以等待局勢明朗。
在這種情況下,并因為資金緊張,開發商普遍減慢了施工進度。
從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和有關專家就指出:美國次貸危機的警示,使得金融機構收緊了對房地產的貸款。
濃厚的觀望氣氛及住宅價格的強烈降價預期,又使得開發商借助預售款建房的目標不能完全實現。
鋼鐵行業資深專家徐向春對此表示,但如果鋼材價格過高,市場會承受不了。
不少下游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即使提價也仍然無利可圖,因此可能被迫減少出口,還有一些家電生產企業可能因此倒閉。
四川省汶川地震導致大量建筑倒塌損毀,重建工作被提上日程,建筑鋼材的需求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災后重建的計劃,很可能會為專注大型住宅社區以及公建配套的開發商帶來機會。”全球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布報告稱。
但是,這個數量不會超過1800萬噸,而且其需求釋放期在3年以上,年均增加量在500萬噸左右,相對于國內產能并不是很大,經估算也就是今年一個季度的鋼材和鋼坯的出口減少量,因此根本不會引發國內供求關系的緊張,也不會扭轉2008年中國鋼材需求總量增幅回落的局面。
當然,災后重建需要量最大的是建筑鋼材,鋼材總量與品種結構存在一定失衡。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將會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加大建筑鋼材的生產力度。同時關注并嚴厲打擊以此作為炒作題材,哄抬鋼材價格,尤其是建筑鋼材價格的囤積投機行為。必要時,還可以通過提高臨時出口關稅的措施,抑制或停止建筑鋼材的出口。
“對于樓市而言,地震的負面影響,包括心理上的,將使部分購房者暫緩入市。”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坦言。
生產成本增加無疑是今年以來中國鋼材的漲價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持續性強勁上漲。
據商務部重要生產資料監測系統數據測算,4月末全國鋼鐵企業的平均出廠價格同比至少提高了1400元/噸,而同期大型鋼鐵企業所增加的鐵礦石費用(國內外礦石價格、長期合同價格與現貨價格綜合測算)不超過300元。
可見,今年上半年國內鋼材的漲價幅度遠遠超出了成本增加水平。豈能單單用成本提高來加以解釋。
部分分析認為,鋼價上漲不排除一些生產企業和貿易商乘機炒作和國際環境的影響等因素。
根據中鋼協統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能夠連年大幅增長,借助成本因素提高價格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家年產量在300萬噸左右的鋼廠負責人對目前過高的鋼材價格并不十分樂觀。他認為,成本推動型的鋼價上漲,能不能維持一個高位平衡,現在無法判斷。
國內市場的鋼材消化能力到底有多大,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