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持續降雨打破了鋼材市場維系了近一個月的平衡,由建材平穩小漲與板材的弱勢調整轉變為建材與板材的全面下跌。建材需求的季節性回落,終于使鋼材市場累積的風險得以釋放。然而,盡管市場回調趨勢基本確立,但粗鋼產量依然沒有明顯減小,進一步加大了后期市場下行的壓力。 5月份全國日均粗鋼產量為194萬噸,較4月有小幅下降,但6月上旬日均粗鋼產量又再次上漲達到了196.7萬噸。今年以來,無論是高位運行的鐵礦石價格和提前來臨的電荒,還是早早呈現弱勢的板材需求均未對鋼廠生產熱情帶來影響,中國的鋼鐵行業已經連續5個月運行在日均190萬噸以上的水平。 筆者認為這與中國鋼鐵行業貿易模式密不可分。鋼廠在鋼材貿易中議價能力較強,產銷率接近100%,對其盈利能力影響最直接的非市場價格,而是鋼廠出廠價格。上半年,盡管市場價格漲跌互現,但總體波動幅度較小,在市場價格下跌趨勢確立之前,鋼廠通常不會下調出廠價格,出廠價格的堅挺就致使鋼廠利潤維持在一個相對不錯的水平,鋼廠生產的熱情自然不會消退。然而,從最近寶武鞍三大鋼廠7月出廠價和最近市場價格的明顯回調來看,鋼材市場回調的趨勢已基本確立,鋼廠也將會陸續下調出廠價格,從而降低盈利水平,帶動產量的下降。
今年鋼材市場運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高產量下的庫存持續消化。從庫存消化的品種來看,建材的下降幅度要明顯高于板材,這與二者下游需求的表現密不可分。汽車、機械、造船、家電等行業均在政策退出、宏觀調控、日本地震等等內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均出現一定的放緩,而持續在高位運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則對建材的需求形成了強力的支撐,也是社會庫存持續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庫存持續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貿易商囤貨意愿下降,采取主動降庫存的策略。一方面,在持續貨幣緊縮的政策的調控下,部分貿易商資金壓力日趨增大,加大了貿易商囤貨的成本和風險,導致貿易商主動控制庫存水平以降低風險;另一方面,貿易商的盈利依賴鋼材價格的波動低吸高拋,而今年的行情上沖無力,下跌無門,甚至出現鋼價在1個月時間內僅在50元的區間內震蕩的格局,鋼廠價格持續堅挺,這也使貿易商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囤貨時機,快進快出成為主要操作策略,社會庫存量難以累積;再次,鋼價季節性回調的預期,也使貿易商囤貨更加謹慎,宏觀經濟在調控的作用下穩步放緩,板材的需求早早呈現弱勢,建材的需求支撐了一段行情,但隨著雨季高溫季節的來臨,建材需求的季節性回落必然使市場面臨較大的回調壓力,正是這種預期使貿易商囤貨的積極性大幅下降?傮w來看今年降庫存的順利進行是貿易商主動和被動降庫存的綜合體現。
高產量、降庫存和鋼價高位窄幅盤整是上半年鋼市運行最主要幾個特征,然而在筆者看來,這幾個特征都到了迎來拐點的時間窗口。繼板材之后,建材的價格也呈現出弱勢,一方面,前期品種價格分化形成價差需要適當修復,另一方面,鋼材價格的全面下跌,必然帶動原材料價格的回調,從而打開鋼價下跌空間,鋼材價格有望迎來一波300~400元的回調。同時,鋼廠出廠價格的回調縮小了其盈利空間,高產量也必然難以為繼。隨著需求減弱、價格回調,降庫存的難度愈發加大,貿易商也會在適當的時間和價位開始囤貨以備下半年保障性住房的集中開工帶來的一波行情。綜合以上,鋼市運行即將迎來拐點,步入一段2個月左右的弱勢調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