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2010年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億元,銷售利潤率2.91%,遠低于全國工業企業6.2%的平均水平。其中實現利潤前20名的企業利潤約占83%左右,而大多數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
在2010年用鋼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鋼材需求仍較旺盛的情況下,全行業為何利潤水平大幅下降?我國鋼鐵企業如何才能走出這種困境?
中國鋼鐵工業嚴重受制于鐵礦石
進入今年1月,進口鐵礦石均價151.4美元/噸,同比漲幅66.1%。伴隨2~3月每噸鋼材價格下跌400元,進口鐵礦石價格也回落了13%不過到3月底,鐵礦石價格再度攀升。4月上旬,進口鐵礦石的港口價格已經達到183美元/噸,許多鋼鐵企業再度陷入虧損的險境。
專家認為,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瘋狂漲價問題上缺少產業鏈上的戰略調控能力,是造成整個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的主要原因。
首先,伴隨我國鋼鐵需求快速增長的過程,鋼鐵企業走的是一條依賴進口鐵礦石的路子。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鋼材生產和消費已經從本世紀初的1億多噸,猛增到目前的6.2億噸。伴隨這個過程,鐵礦石進口也從幾千萬噸猛增到去年的6.18億噸,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達到60%。但是國際三大礦山壟斷資本掌控了國際鐵礦石市場70%以上的資源,而中國鋼鐵企業卻沒有走出去,從戰略上發展自己的國際鐵礦石產業鏈生產經營,過度地依賴從國際市場進口。這樣就被三大礦山一步步逼上購買高價鐵礦石的陷阱,最終行業陷入微利的險境。
其次,由于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上沒有一定數量規模的權益礦和戰略調控力,以為協議礦總比現貨礦便宜,再加上對國際資本炒作鐵礦石的嚴重性估計不足,結果被三大礦山牽著鼻子走,從年度協議演變到季度協議和月度協議,價格直逼現貨礦。并且通過所謂的鐵礦石價格指數定價,直接參與中國鐵礦石市場的價格炒作。在國際金融資本炒作海運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背景下,不斷推升中國的鐵礦石市場價格。
此外,中國企業對國際礦業資本的經營模式缺乏警惕。他們直言不諱:股東資本追求的是高額投資回報,而不是鐵礦石企業同相關產業的互利共贏。2010年國際鐵礦石漲價使中國多支付1900億元,三大礦的利潤已經是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的20倍。特別是從近幾年世界經濟的博弈中看得很清楚,通過推升鐵礦石價格,打壓中國鋼鐵工業,進而影響中國下游行業的競爭力,正是國際資本推升鐵礦石價格的又一個戰略目標。如果中國鋼鐵企業建立自己的國際產業鏈優勢和一定數量的國際權益礦,三大礦強行漲價就會面臨市場份額減少的壓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可以影響國際鐵礦石價格的戰略調控實力。沒有這個實力,對鐵礦石價格談判就不要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專家說,中國鋼鐵企業正被國際資本和三大礦商一步步逼上全球鐵礦進口最多、鋼鐵產品產量最多、成本最高、利潤最薄、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險境。鋼廠在無法承受虧損的情況下,只能把鋼價越抬越高,增加下游用鋼行業的成本,給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風險。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經濟也將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
上一篇:土耳其廢鋼進口價略漲
下一篇:23日遼寧凌源鋼廠廢鋼價格調整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