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4月12日,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財政部正在醞釀下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其中,部分鋁型材的出口退稅率將從現行的13%下調到9%,不銹鋼條、桿、型、絲等商品的出口退稅可能將被取消,而目前這類商品的退稅率為5%。
在繼2010年7月15日對48個鋼材品種實施取消出口退稅之后,財政部預取消不銹鋼條、桿、型、絲等鋼材品種的出口退稅。盡管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鋼鐵業面臨著頻繁地出口貿易摩擦,承受著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導致的外需疲軟,和出口量的回流必將打破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以及國內資源供給緊張的多重風險。但是,財政部為什么仍繼續取消出口退稅,削減我國鋼材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是因為出口不銹鋼條、桿、型、絲之類的鋼材品種量大嗎?不是的,拿2010年來說,出口不銹鋼型材才15萬噸,僅占2010年全年我國鋼材出口的0.35%。另外,來自市場盛傳的消息,國內部分不銹鋼企業,已經有近3個月不向國內投放資源了,究其原因,是為了趕在出口退稅前把外面的合同完成。
在我們分析的2010年全國不銹鋼型材的出口情況中發現:2010年全年我國出口不銹鋼型材共15萬噸,同比增長108.43%。其中,出口不銹鋼絲比例最大,為34.7%;出口不規則盤卷的不銹鋼熱軋條、桿占33.2%;兩大塊占68%的份額。
其他份額,則由出口量較少的不銹鋼角材、型材及異型材(占10.6%)、不銹鋼冷成形或冷加工條、桿(占10.4%)、圓形截面的熱軋、拉拔或擠壓的不銹鋼條、桿(占4.9%)等組成。
對鋼材出口退稅率的預期調整,折射出了國家仍堅持“鼓勵高端鋼材出口”大政策導向,即我國出口粗放狀態亟待改變,對中低端產品的出口會越收越緊,代替這一部分出口資源的是以技術領先、質量過硬為特征的高檔產品為主。
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中國鋼鐵產業的原燃料、人力成本等比較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難以獲取低成本的到廠原燃料,勞務人員不斷上升的薪酬期望值,人民幣對美元加速升值等不利因素,嚴重削弱了我國鋼鐵企業的競爭優勢。2010年全年我國進口鋼材的平均價格為122.34美元,而出口平均價格卻為86.47美元,比進口均價低35.87美元,折合人民幣233元。而我們購買國外的礦石卻付出了很多銀子,最新公布的3月份進口的鐵礦石均價繼續攀升至160.7美元/t,2、3月份進口均價連創歷史新高,已經超出了金融危機之前的2008年8月份的高點154.46美元/t。
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主要取決于鋼材的生產成本和鋼材的品種質量。高價買原料,低價賣鋼材,使我國鋼鐵企業處于低利潤初加工地位。因此在出口貿易中,唯有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向增加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鋼材比重的方向發展,我國鋼鐵企業的產品才能在國際市場份額、利潤或增長率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總之,今后資源、能源、運輸、環境等外部條件對我國鋼鐵工業的制約不會降低,只會逐年提高,像一條繩索勒住了鋼鐵企業生存的脖頸,不得喘息。若不加快技術研發和創新,仍把中低端鋼材產品運出國門,以價格優勢換取訂單,這一惡性循環會繼續攤薄鋼鐵企業的利潤,甚至使其將面臨生存風險。 |
上一篇:鋼企爭先恐后做大釩鈦
下一篇:河北對小煤礦實施整合重組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