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以來,鋼市空頭氣氛顯著改善,日K線收陽幾率大幅上升,本周螺紋鋼亦自4600元的低位再度拉起,技術上頗有構筑W底的嫌疑。不過,筆者認為,鋼價短期存在繼續測試4600一線的可能,而隨著需求的改善,4月份有望振蕩攀升,但受制于供需面的失衡,長期走勢仍不容樂觀。
短期來看,由于“十一五”收官后政策壓力減輕,同時,鋼廠當前生產仍有利可圖,尤其是日本地震以來,受益于鋼價漲、礦價跌,筆者估算的鋼廠平均毛利再度逼近400元/噸。同時,無論是統計局的月產量,還是中鋼協的旬產量,或是主要鋼廠開工率,均呈現上升態勢,顯然,后期供應有望繼續增加。不過,從需求來看,盡管目前已處于我國鋼材市場的傳統消費旺季,但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顯著抑制商品房開工熱情,保障房雖為年內亮點,但暫未大規模啟動,再加上民工荒、現貨商資金緊張等因素,市場觀望氣氛較濃,短期需求仍未有明顯起色。
同時,庫存持續高位運行,先行指標中國官方PMI連續三個月下行,再加上日本地震、中東北非危機對本已脆弱的全球復蘇前景增添了新的變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鋼價短期存在進一步下探空間。
不過,中期來看,隨著天氣的逐步轉暖,工地開工增多,需求將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性增長,同時,螺紋鋼庫存已自紀錄高位季節性回落,市場資源成本中短期內仍將居高不下,均對鋼價構成堅實支撐。日本地震無疑是上周鋼價強勁反彈的最大推手。
從央行近期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來看,日本地震并沒有延緩政府收緊流動性的步伐,不過,其對全球復蘇造成的負面影響仍有可能影響中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的“退出”節奏。此外,作為全球第二大鋼材生產國,日本鋼廠減產釋放的市場空間有望被國內鋼企替代,且隨后的災后重建將直接拉動建材需求,從而對鋼價構成中期利多。
從流動性和通脹來看,一方面,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仍在迭創新高,中美歐最新CPI均顯著上升,通脹預期不斷強化;另一方面,盡管央行去年開始頻頻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方式收緊流動性,但市場自金融危機以來已積累巨額的存量資金,且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美日維持甚至擴大非常規貨幣規模,這使得包括鋼材在內的資源品種繼續受到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