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廠的出廠價格下跌了!”近日,在鋼材流通市場里,鋼廠“降價救市”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有的鋼廠的出廠價格大幅下調,引起鋼貿商的關注。不過,一些經營者認為鋼廠“降價救”不如“減產穩市”,產量降下來,供需平衡了,鋼市自然穩定了。
這些天,記者在鋼材市場采訪中,一些在第一線的鋼材銷售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鋼廠的出廠價格早就該降了!”有的經營者說當初就不該大幅上漲,需求不旺,鋼價能大漲嗎?
3月10日,華東地區有家大型鋼企出臺3月中旬的出廠價格政策:在3月上旬的基礎上,螺紋鋼、高線出廠價格下調300元/噸,盤螺出廠價格下調400元/噸,圓鋼出廠價格下調200元/噸。并對完成3月1期計劃補差300元,完成2月份和3月份計劃后,再對2月份全月補差100元/噸。3月11日,河北地區的一家大型鋼企出臺3月中旬建筑鋼材價格政策,在3月上旬價格基礎上:二級螺紋鋼、線材價格下調150元/噸;三級螺紋鋼價格下調200元/噸,盤螺價格下調200元/噸。
對此,國內知名的西本新干線交易平臺有關人士指出:這些鋼廠從“孤獨推漲”到“提前下跌”,或許意在穩定近乎崩潰的市場。然而,市場不相信壟斷,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推漲時無人跟漲,補跌時各自為戰,華東鋼廠的降價潮或將來臨(另一家江蘇地區的鋼廠也在稍晚時候公布了降價和追補政策)。
確實,前一時期,鋼廠的出廠價格上調幅度過大、過快、過猛,而且是持續上漲,在沒有下游終端有效需求明顯釋放的情況下,一味地大幅上漲出廠價格,帶動現貨市場預測人出廠價格跟漲,從而又刺激鋼廠釋放產量,增加產量,使虛漲、空漲的泡沫越來越大。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粗鋼產量為5431萬噸,同比增長9.7%。日均產量為193.96萬噸,創歷史新高。1-2月國內粗鋼產量為11418萬噸,同比增長12.6%。2月鋼材產量為6354萬噸,同比增長17.4%。1-2月鋼材產量為13087萬噸,同比增長14.5%。粗鋼日均產量創歷史新高。結合進出口數據測算,1-2月份我國粗鋼和鋼材資源供應量分別為11124萬噸和12793萬噸,同比分別增加1270萬和1651萬噸,分別增長13%和14.8%。其中,2月份粗鋼和鋼材資源供應量分別為5283萬噸和6208萬噸,同比分別增加469萬噸和931萬噸,分別增長9.7%和17.6%。
鋼材產量在大幅增加,而鋼材市場的實際終端有效需求卻遲遲沒有明顯釋放,需求不足,供給過剩,導致庫存量日趨增多,壓力不斷加大。據有關機構統計,我國29個重點城市四種主要鋼材品種庫存達2000多萬噸,現有庫存突破去年3月5日峰值,再創歷史新高。以螺紋鋼為例,目前國內26個主要市場的螺紋鋼庫存量達到774萬噸上下,比年初增加近332萬噸,增幅75.33%。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主要鋼材市場庫存均處于高位。“高庫存”是一個不爭事實。
庫存的大幅增加,只因供給過多,需求不足,供需矛盾凸現,必然使前期鋼價的頻頻上漲而形成的虛漲、空漲的泡沫增多,擠壓泡沫,鋼價回歸到合理的價位是必然的。這一周,國內的建筑鋼材、冷熱板、中厚板、各類型鋼的價格繼續整體震蕩回落,跌幅大都在100元/噸左右,有的跌幅達到150元/噸以上。據商務部網站公布商務預報顯示,2月28日至3月6日,國內鋼材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6%,連續第二周回落,降幅比前一周擴大1個百分點。商務部分析,預計短期內鋼材價格仍有小幅下降空間,但隨著建筑工程進入春季施工旺季,家電、汽車等行業產量繼續增加,后期鋼材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那么,鋼廠“降價救市”,鋼價能止跌企穩嗎?一些鋼貿商認為,鋼材市場價格的漲跌最終取決于供需情況,高產量,高供給,高庫存,低需求,在這種狀況下,人為的拉漲,“高價位”自然不能持久,盡管時下鋼廠下調出廠價格,如果下游終端需求沒有明顯釋放,“低需求、高庫存”現象繼續存在,那么鋼廠“降價救市”其效應有限。當前,鋼廠應控制產能的盲目釋放,主動減產、限產,緩解目前的較為凸現的供需矛盾,這樣鋼材市場價格才有望趨于穩定,價格止跌企穩或穩中趨升。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市場的需求情況來看,一批下游終端用戶觀望心態較濃,買漲不買跌,采購鋼材的愿意不強,一些終端用戶即便采購,也是按需少量進貨,其采購量有限,遏制鋼價震蕩下跌的動力不足。此外,目前的不少中間貿易商又面臨資金緊缺的狀況,在鋼價持續震蕩下行的市場環境下,在組織鋼材資源時大都十分謹慎,中端需求萎縮,加之遠期價格一路“跳水”,使得金融屬性較強的建筑鋼材及熱軋板卷價格受到較大影響,這些利空因素的疊加,從總體來看,短期內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仍將繼續震蕩下跌,還難以止跌企穩。
所以說,鋼廠“降價救市”,還不如“減產穩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