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據知情的貿易外交官和律師說,周五,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將發布一份初步報告,判定中國沒有對九種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權利。
中國對鋅和焦炭等許多對鋼鐵生產至關重要的工業原料出口實行配額和許可證管理等措施,這一直是造成中國與其貿易伙伴醞釀已久的貿易緊張關系的關鍵刺激因素。
瑞士圣加倫大學(UniversityofSt.Gallen)貿易經濟學教授埃弗奈特(SimonEvenett)說,原材料出口案是對中國貿易政策的重拳出擊;它意味著,你不能將保護主義用作針對自然資源的政策工具。
原材料出口案源于2009年墨西哥、美國和歐盟提出的申訴。此案未涉及中國對17種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這具有政治敏感性。部分稀土元素對智能手機和其他高科技應用十分重要。貿易分析師說,但勝訴可能會為美國向世貿組織提起針對稀土政策的申訴鋪平道路。
這是因為,原材料出口案的核心是,世貿組織是否會允許出口限制被用于環境保護,中國就利用了這一點來為其出口限制辯護,包括稀土礦石的出口。
周五,世貿組織將把一份臨時報告送交該案相關各方。該報告暫時不會被公開。但在世貿組織負責該案的貿易外交官和律師說,世貿組織法官已經判定中國明顯缺乏對出口限制的法律依據。
最終報告將會在4月公開發布。到時中國可以上訴。若中國敗訴,它將不得不取消出口控制或面臨報復性制裁。
在全球貿易中,中國的資源管理政策是主要的爭論點。中國是世界許多原材料的生產大國,其中包括鎘、金、銦,鐵礦、石灰、鉛,錳、汞、鉬、磷、鹽、錫、鎢、釩和鋅。中國也對許多原材料的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通常是為了為國內吸引更多制造業務。例如,據MetalPrices.com統計,鋅在上海有色網被登記為庫存的量從兩年前的不到8萬公噸漲到了32萬多公噸,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持有鋅的量有多大。
盡管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鋅生產國,但幾乎不出口鋅。結果就是造成價格上漲,某些情況下會造成國外供應枯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漢密爾頓(DanielHamilton)說,中國現在已經成了大買家,正在改變這個行業的價格模式。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取消了大部分的出口限制,主要是配額、關稅和許可證制度。但在2008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和大宗商品供應緊張,中國又恢復了其中一些出口限制措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說,中國政府以對環境和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為由替自己辯護。
世貿組織的規定允許以保護環境為由限制出口,只要此類措施和國內限制生產或消費的措施同時生效即可。中國官員推行更加嚴格的稀土資源管控措施的原因之一就是采礦污染。
此次原材料出口案中,美國和其它國家聲稱出口配額和其它限制措施屬保護主義行為,此舉非法地讓價格維持在高位運行,是對其它國家的歧視。
原材料采購商也很苦惱。在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Bank)駐慕尼黑的分析師奧布斯特(ChristianObst)看來,由于中國采取的限制措施,這些采購商無法控制75%的進口成本。奧布斯特的研究對象包括鋼鐵廠商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AG)。在他看來,中國的主要目標是保證自給自足。
世貿組織代表證實,臨時報告正在發出,但拒絕評論其內容。中國商務部沒有答復書面提問。布魯塞爾的中國官員沒有回復尋求置評的電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歐盟都拒絕發表評論。
在漢密爾頓看來,如果中國輸了,那么中國一定會遵守有關規定,因為中國不想被人看作無賴。
周三,中國表示將保留出口配額,但會和貿易伙伴更多地合作。中國國務院表示五年內中國的稀土產業將進行整合精簡。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必須)堅持控制總量和優化存量,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形成)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格局。
沒有幾位分析師認為有跡象表明中國打算削減國內稀土礦的產量,但中國已經暗示將儲備稀土資源。此外,分析師指出,中國政府已經提醒業界,對于國內任何地方的任何業務單位而言,其礦產供應都必須是充足的。
直到2010年稀土成為全球的熱門話題之前,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一直表示實施出口配額是為了保障價格。溫家寶總理去年10月曾說,在中國管理最混亂的時候,一些國家廉價購買了中國很多稀土,現在還有不少儲備。
但就目前而言,出口限制似乎還未取消。2011年上半年,中國只向32家公司頒發了稀土出口的許可,而2006年這一數字是47家。2011年上半年的出口配額減至14,508公噸,與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5%。 |
上一篇:上半年國內鋼價仍有上沖動力
下一篇:鐵礦石談判舊時代結束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