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快速發展,產能過剩成為行業常態,作為“兩高一低”行業,其往往是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調控對象。在近日的蘭格集團專家座談會上,一位專家認為鋼鐵行業目前已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一、要加強市場對鋼鐵行業中的作用
2010年是鋼鐵產業政策頻繁出臺的一年。7月工信部發布《鋼鐵企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對鋼鐵企業在環境保護、能耗、生產規模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規定,以推進對鋼鐵行業的規范管理;8月工信部公布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鋼鐵行業名列其中;9月份地方政府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指標,紛紛對鋼鐵企業采取拉閘限電的措施。這些產業政策出臺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鋼鐵行業發展,對解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等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解決了一部分通過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加快了鋼鐵行業良性發展的速度,但這些產業政策不能徹底解決鋼鐵行業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因為市場是多樣化的,而產業政策不能兼顧所有各方的利益,因此,才會出現“國進民退”的聲音。鋼鐵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政策的作用,同時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作用。
二、鋼鐵行業是已經成熟的行業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許多鋼鐵企業已經從最初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純國有企業轉變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同時,民營企業也進入鋼鐵行業并不斷發展壯大,涌現出沙鋼、日鋼等大型企業。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體現了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基本特征,鋼鐵行業是規模經濟行業,從西方發達國家鋼鐵行業發展史來看,鋼鐵行業會形成大型的具有壟斷性質的鋼鐵集團,我國目前也形成了寶鋼、武鋼、鞍鋼等特大型鋼鐵企業。鋼鐵行業已經能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進行自我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