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近些年來,因為供求關系偏緊,鐵礦石價格出現了很大幅度的上漲。據海關數據測算,2010年1—10月累計,全國鐵礦石進口平均價格為124.1美元/噸,比2003年價格上漲了278%。雖然今后偏緊的供求關系有所緩和,但受到國內外兩個方面成本提高推動,預計中國鐵礦石仍將高位運行,并且不排除進一步揚升的可能。
從國外來看,鐵礦石成本推動的主要力量來自于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沒有疑問,美國負債累累,繼續增加的巨額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以及還會多次實施的定量寬松貨幣政策,使得美元長期貶值趨勢難以扭轉。受其影響,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還會繼續揚升,即使是短時期內出現回調,亦改變不了整體向上格局,由此決定了中國鐵礦石輸入性成本推力有增無減。今后數年之內,境外鐵礦石到岸價格有可能見到200美元/噸的更高價位。
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繼續上漲,不僅因為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也來自于礦藏所有國資源稅的提高,能源動力費用的增加,國際海運費的趨勢性提高,世界礦業巨頭的高度壟斷,全球主要鋼鐵生產國家對于資源的競爭性爭奪,以及投機資本的推波助瀾,等等。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生產費用增加的推動。這種費用增加,首先在于更多惡劣開采條件的鐵礦石投入生產。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國內越來越多的低品位、深埋藏鐵礦石資源相繼進入了開采,生產成本超過500元/噸,從而提高了鐵礦石的整體開采成本。其次是礦工勞動報酬水平的提高。中國礦山工作者勞動報酬水平明顯低于國際水平。隨著世界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中國礦山工人勞動報酬將向合理水平回歸,由此而大幅增加鐵礦石價格中的工資成本。再次是資源占用、安全、環保、能源等費用的大幅提高。中國礦產品成本中,長期被低估的,不僅是勞動者工資報酬,還有許多其它成本因素,比如環保費用、安全費用、資源占有等費用,也包括未被理順的電力、成品油等能源產品價格,所有這些,也需要向其合理水平回歸。比如,我們正在醞釀開征環保稅,煤炭資源稅提高,資源稅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礦山安全設施建設投入增加,動力、能源產品價格的逐步利順等。上述費用的逐步“補漲”,無疑會顯著抬高中國鐵礦石的成本底部,最終反映到產品價格上來。預計3年之內,國內鐵礦石的平均生產成本,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0%,甚至提高1倍都有可能。
因為受到國內外兩個方面成本持續提高的支撐和推動,預計今后鐵礦石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易漲難跌。即使若干年后,有大批資本進入鐵礦開發領域,供求關系有所緩解,但其整體價位依然因為生產費用的普遍增加而上移。如同不管現在供應如何寬松,但鋼材價格都不會回到以前價位一樣。
還必須引起重視的是,若干年后,鐵礦石供求關系是否真的寬松?也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中國、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國一起進入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兩化”時期,由此產生了對于金屬材料,對于鐵礦石的持久性旺盛需求。而從貨源供應方面來看,則受到了礦藏、節能減排、礦業巨頭高度壟斷、各國保護政策的較多制約,一旦有意外因素出現,比如大的地緣政治事件,限制或禁止出口等,都會導致供應趨緊,脆弱平衡關系局面將被打破,
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印度在全球鐵礦石供求格局中承擔的角色變化最為重要。統計數據顯示,繼中國經濟崛起后,印度經濟發展也在提速,逐步與“中國速度”靠攏,甚至超越“中國速度”。可以預言,用不了多久,印度就會由現今世界最大的現貨鐵礦石出口國,轉變為另一個巨大數量的鐵礦石凈進口國家。如同中國由世界石油出口國轉變為巨大凈進口國,導致世界石油供求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一樣,全球鐵礦石的供求格局同樣會因此發生重大變化。除此之外,巴西、俄羅斯、南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對于鐵礦石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多。由此可見,判斷鐵礦石行情趨勢,一定要有全球視角。如果僅從中國角度、靜態觀察問題,勢必產生對于整體形勢誤判。 |
上一篇:11月22日江浙滬廢銅價格
下一篇:11月22日江浙滬廢鋁價格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